最近又有两个好朋友离开北京了。
从毕业开始的这几年,似乎每年都在不断地送别各种朋友离开北京。不禁在想,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离开北京了?
要说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离开北京,先要想想人们为什么涌入北京。我想了想不外乎两种情况:有的是像我一样懵懵懂懂报了个北京的学校来这儿上学,自然而然就留下的;也有从全国各地来这里寻找机会赚钱、实现人生理想的。
但为什么过了几年又离开了呢?
好像最开始大家讲“逃离北京”比较多是因为雾霾。2014年到2016年期间,确实有几个印象深刻的雾霾天,一度严重到很多公司不得不让员工在家办公。那种天气走在街上,天空黄尘漫布,街上行人寥寥,就像鬼片里行走的僵尸。很多人气管、肺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上自媒体一顿吹捧,很多人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只能选择回家或者南下了。
后来逐渐也有很多人离开,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也有些生活压力的关系。高昂不下的房价、拥堵的交通、繁重的工作和压力...这些因素单独看好像都有某种程度的解决办法,但这种压力对于人的侵蚀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好像越堆越高岌岌可危的积木塔,一旦某个方面用力过度,人的精神状态马上就崩溃了。就好像冬夜里的一场大火,不只是新闻报道里的小商小贩都逃离北京,很多上班族、高档写字楼里的白领也在逐渐攀高的生活成本压力下选择了离开。毕竟,想想永远都买不起房子安不了家,好像始终都没有安定的感觉。
国家也在分流一部分人。就像去年到今年一直宣传的“二线城市抢人大战”,二线生活成本相对低、发展潜力(可能)大,诸如成都、武汉、杭州这样的城市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毕业之后去那里开始新生活的大学生,但最终城市和人才融合发展的效果如何,恐怕还得过几年才能下定论。
还有一些朋友,从一个一线城市搬到了另一个一线城市,到底是为啥呢?或许是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当然换一个生活环境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吧。
要说我们为什么留下?好像也是无奈之举。
回老家?除了创业和做公务员,好像连个正经工作的单位都没有,更别提从二三线到十八线广泛存在的“关系网络”了,这也是之前所说的很多“逃离北上广”最后又变成“逃回北上广”的原因。如果在本地没有强大的关系网络,那么北京就可能是相对而言最有可能“努力就会有所收获”的城市了。
而对于充满南方风情的上海、深圳、杭州、成都,永远都是充满着好奇和热爱,但永远迈不开搬过去的第一步,说白了还是对新生活、新世界充满恐惧,或者只是缺少一个改变的动力吧。
虽然说了很多北京不好生活的地方,但在北京生活也没有媒体传播的那么差,甚至是可以过得很丰富,很有趣,也是大部分人热爱北京的原因。
首先是丰富的艺术资源。电影资料馆、美术馆、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无论你是热爱电影、绘画、雕塑还是文学,在这里都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可供学习、研究、讨论。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外,吸收各种各样“美”的艺术,是大部分幸福感的来源。
这里也有相对多元的文化。无论你喜欢的是戏曲、流行还是K-POP,无论你喜欢的是男女,无论你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大部分情况下社会舆论都不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件所谓“丢人”的事情。没有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人生指点”,清净不少。
但说得再多,对于我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线城市赚钱多(俗!俗不可耐!)。
钱够了,分分钟归山逍遥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