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流量热赞
《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33|《马说》

《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33|《马说》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3-02-15 21:34 被阅读0次

    这里,余老师提出理解品味文章的方法:从词语运用、句子内容、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构思特点及可以发现的其他方面体会课文中写得好的地方。

    看余老师对《马说》这课的设计。

    一、诵读

    在开课之初,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马说,真正是在说马的问题吗?这个引子以文章标题设疑激趣,直指文章核心,以千里马的问题谈人才问题,这也是文章最重要的写法--托物寓意。

    余老师在这里设计了五次诵读。

    一读。读得通顺,读音正确。

    二读。教师朗读,关键在于语气。学生学读,读出文章句内停顿,体会文中语气。

    三读。读出十一个“不”字表达出的语气。

    四读。读好句末虚词(段末三个“也”)表达的语气。

    五读。读好重要段落中表达出的语气。课文最后一段,运用多种语气,表达作者内心的不平。

    这里的诵读,富有层次,非常细腻,更倾向于理解,以读促解。

    十一个“不”,该如何读出作者情感?

    二、积累

    1.译读积累。

    2.辨读积累。

    话题“课文中两个_意思不同。”其实是积累一词多义。

    3.听记积累。

    记以下内容。

    一个不好懂的地方“奴隶人”。

    两个不好懂的“其”:“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三个难理解的字:“马说”的“说”,“马之千里者”的“之”,“不以千里称也”的“以”。

    四个没有注释的词:“故虽有名马”的“虽”,“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的“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等”,“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安”。

    一二三四,余老师非常重视课堂活动设计的美感与诗意。

    4.背读积累。

    三、点破寓意

    顺势过渡,指出文中托物寓意,点明寓意。

    小思:

    诵读环节,十一个“不”字的朗读,可顺势点出反面论证。这篇文章通篇从反面来写,写没有伯乐千里马的遭遇,悲惨命运,写食马者不能识别千里马。

    点出反面论证,学生只作为了解即可。语文涉及的知识比较分散,不够系统,接触一次,不能指望学生完全理解并记住。

    如果希望学生积累更丰富些,可以积累托物寓意,毕竟到八年级,学过的托物寓意的文章已经有好几篇了,可以理解托物寓意与托物言志之间的关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33|《马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mu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