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学?
美学带来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它在人性的视角上,在人通过理性试图将世界客观化过程中,走了一个相反的路径,把始终没有得到重视的人体的另一个器官试图抬升到和视觉一样器官的高度,这个器官就是味觉器官。
科学家发现,人能看见外界事物,真正的成像是在大脑,眼睛只是一个图像的接收器。研究人员发现,在最敏感的舌头底下夹一个电子传感器,就可以解决盲人外部图像的接收问题,由此帮助盲人“看”世界。这些发现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眼、耳、鼻、舌、身、各个器官是相通的。钱钟书先生认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可以彼此打通就是“通感”。通感就是感觉挪动,从视觉挪到听觉,从听觉挪到嗅觉,嗅觉再挪回其他的感觉。
感觉挪动,就是发现了新奇的东西,就是find the joy in it,此时的大脑应该会分泌出多巴胺,整个世界也就愉悦了。“美学,从主体上来说,这个美不是客观的,是因为让我们愉悦,我们才称之为美”。
人类接触世界的途径有四种:
第一个是日常的感觉世界。我们和世界首先相逢在感觉世界里。这个世界的特点是自我中心、心理经验、习惯与兴趣。感觉世界对事物的关注是How to see things(怎么看到事物)。
第二个是科学认识的世界。它是为认知者自己的实用目的服务的。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行动而感知,力图客观把握世界,然后为我所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是功利的。如果用一个动词来描述就是熟知(to know)。科学认识世界的目标,一个是去发现(to discover),一个是去寻找(to find)。
第三个是哲学静观的世界。它的主词是思考(to think),其基本的方式是静观(contemplate)、默想(meditate)。
第四个是审美感知的世界。在审美感知的世界中,最主要的词是适应(to fit),即我们要找到和一个和谐的状态去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去利用和征服世界。审美感知的本质是纯粹的像第一次看世界一样。审美感知要做到无私欲的情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情感。真正的审美应该达到无私的状态,完全围绕主观世界来适应客观世界。
感觉世界是个人的,因人而异的。科学是功利的,如各科研院所数论文数项目数头衔就给出了明证。哲学可以用来凝视世界,它的目标是让你获得对智慧的爱。审美是让我们适应这个世界,客观世界不随我们改变而改变,一念一世界,审美提高了,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更可以看到那个世界里的美。什么苦哈哈的坚持,全都没有存在之地,全部被美所占据。
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现在快,每天焦虑千百回。每天被各种知识、讲座、社群、牛人等外部世界所包裹,活得一点都不纯粹。虽然每天也保持着理性,践行着一点点的进步,但其实正在被看不见的玻璃牢笼所困,不纯粹,需要救赎。从美学的角度凝视,就是站在了高一级的维度,就可以看的更加通透,也可以去“降维打击”。
在理性已经把人身上赋予它生命力的鲜活的东西压制的越来越没有地方的时候,美学就开始拯救面对自然时被机械化的驱动所剥夺的人能体会到的那种自由的乐趣。这种乐趣,他们认为是真正生命律动的一个有机部分。也就是说,当把世界机械化的时候,理性的眼睛丧失了能够看到让我们内心产生兴奋、惊诧、自由、快乐的乐趣的时候,美学就油然而生了。
美学可以解放我们自己,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种自由的乐趣。现在谈创新,转过身发现最需要创新的是自己,创新一个新奇的自己。巴菲特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享受着投资的美,饮食方面一个汉堡一杯可乐足矣,也许把对美食的品味都转移到投资上了。还有,在夫妻世界里,维系感情的不是爱,而是新奇,就是每天对你都有interest,纯粹的像第一次看世界一样。想象一下如果夫妻二人没有同步成长,距离大了还能彼此欣赏吗!如何自由,如何创新?
《新约》上说“太阳底下没有任何东西是新的”。创新只是我们怎么样去发现大家不屑去看的东西,或者大家已经看了却忽略的东西,然后重新呈现出来,让大家突然觉得惊讶。
从习以为常中发现我们的独创性,给用户带来预料之外的感官之美,上升到审美惊异程度的才是用户体验。“比之前用的好,不是用户体验,不是创造,只是迭代,并不产生崭新的感觉”。目前的苹果手机,并不能带来审美惊异的感觉了,也一定会有其他的新的惊异出现。
我们每天的小步迭代,目标是变得更好,但这并不产生崭新的感觉,没有达到审美惊异的程度。有时候,难免会焦虑。那么,能不能提升一下认知,引入通感,让每一天美的停不下来,我们除了“赋予一件事伟大的意义”之外,可否披上美学的铠甲。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每天的进步,让美呈现,沉浸还来不及,那还会有什么焦虑呢。从这个角度上看,美学是一个救赎之道。
混沌大学的课程太烧脑,感觉脑子要烧坏了,要是能烧出一个新脑就好了......下面试着分析一下围棋之美:
(1)围棋很简单,只有黑子和白子,犹如黑夜和白天。
围棋的游戏是顺其自然,除了“禁入点”和“打劫”外是人为规定外,可以任意落子,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创意。
可以自由发挥创意,这样的旋律也许就是它的迷人之处。
每个棋局都“习以为常”,又每个棋局中都有新的不同,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总有新的出现。
由此想到,乐高积木,通过一个个模块,拼出自己想要的,可以是飞机、魔幻大楼等等,任由创意肆意发挥。
原来围棋和乐高积木之间有着相通之处,犹如那自由流淌的旋律。
我们在设计和做产品时,是否可以借鉴围棋的简单、简单里包含着无穷,可以播放出动人的旋律。
(2)围棋是黑白世界的和谐,它不是你死我活的游戏,是求存的游戏。即使输方,它也有自己的地盘。围棋游戏,是一种和谐之美。
把投资世界的“低买高卖”两个动作比作围棋的黑子和白子,无论我们做什么动作都是为了求存,是在不失本金的情况下有盈余。
那,从美学的角度凝视区块链,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投资中,感受到了投资之美,或许盈利就作为副产品出现了。
(3)围棋的棋盘上每个点最终可以是黑子、白子或者空位三种情况。围棋最多可以有3^361=2*10^172 种情况,整个宇宙中也才10^80-10^82个基本粒子。这么大一个数字,对人类来讲,围棋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们发展出了关于围棋的文化,其实就是“把客观变成主观了”。如此就容易理解“美不是客观的,是因为他们让我们愉悦,我们才称之为美”。然而数字再大,对计算机来说,它还是个数字,所以阿尔法GO也根本体会不到围棋之美。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