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已经过去,原想记录几笔,权当2022年5月的一个记忆,没曾想一拖再拖,直到今天要交作业了才仓促下笔——
4月30日,回老家给奶奶过76岁大寿。老人家怕我们忘记她的生日,早在10天前就提醒弟弟、弟媳了,我们都笑说我们记得的。
其实,我们也知道,她的本意是大家都能回家,聚在一起吃顿饭,看看她的乖孙子乖孙女们。
远在深圳的倩儿给奶奶买了一只亮晃晃的银手镯,还转微信过来,让拿600元现金给奶奶。奶奶连声婉拒,都买手镯了还拿什么钱,太破费了!
希望奶奶的大乖孙俊俊工作时,她老人家还健在,能享享大孙子的福!
5月2号,我们几姊妹相约到婆家烧烤。中午到家,发现锡哥家停车棚已腾空扫净,烧烤架已经支好,炭火已经引燃了。万事俱备,只待食材与人马到齐了。
听说老爸去秧地寄秧了,我就想到田坝去逛一逛。乡亲们在绿意盎然的田间地头忙活着,有的在打油菜,有的在补玉米苗,有的在锄地,生动诠释了翁卷“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诗句。
身材瘦削的老爸坐在一根板凳上,正弯腰埋头寄秧,我走过去问他要不要帮忙,他说没多少,自己寄就行了。
我便顺着田埂到旁边的小学母校追忆时光去了。因学校搬迁闲置已久,人迹罕至,多年前热闹欢腾的操场已长满了野草野花,绿茵茵的叶片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白的、黄的小野花,煞是好看。
小心地避开素雅怜人的小花,我走到破烂不堪的校舍旁,门窗残破洞开、房顶残缺不全,一览无余的教室内堆放着枯柴杂物,有几简教室中间甚至还长出了半人多高的野菜。
驻足在屋檐下,浏览着几块石碑上刻印的罗氏家谱,虽字迹有些模糊不清,但依然能读出家族的历史变迁。听父亲说这石碑上的文字是我的祖父写的,字迹俊秀、功力颇深,不由得对我素未谋面的祖父心生敬意。
操场边上的小溪依旧淙淙流淌,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小学六年,我和小伙伴们穿着凉鞋,在这条小溪里蹚过水、捉过鱼、找过星宿石、打过水仗……
小溪还是这条小溪,但曾经年少懵懂的我们,早已步入不惑之年,突然间生发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5月3号,去小周他们的新房看了一下,装修得焕然一新,颇有格调。现在兄弟四人都在城里买了房,以后奶奶就可以一家小住一段时间了。
假期这几天,几乎都是窝在床上看《逆局》,尺度大重口味,情节紧张,案中案扣人心弦,看得我心惊肉跳、欲罢不能。
眼看着已是4号,工作上有些事情亟待处理,逼不得已坐到电脑前加班,宣告五一小长假的快乐戛然而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