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看开、放下

作者: 如是斯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8-20 21:31 被阅读861次

听说区里的一个领导自杀了,管纪律的一把手,唏嘘之余,慨叹怎么会看不开,放不下呢?有什么大不了的非要一死了之。

看开,放下。这是大家经常听见或是挂在嘴边的话,尤其是看到熟识的人有难处、有压力、有苦恼的时候,作为身边说得上话的人总是会以此劝说。

可是如何才算看开?如何才能放下?却是一时说也说不清楚。大多时候劝别人管用,事情临到自己头上又是满脑子浆糊,不知所云。或许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缘故吧。

看那些落马的贪官,总是贪得无厌,似乎欲壑难填这个词就是为他们准备的。看那些奔命在生意场上的拼搏者,前半生拼命赚钱,后半生花钱保命。看芸芸众生,也是大多无法逃离“贪嗔痴”这世间三毒。

其实他们并不是看不到,而是看不开。何为看不开?就是明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为了一时的七情六欲,为了瞬间的感官享受,而无休止的去撷取、去占有,周而复始,一次次地去满足感官的贪欲,贪而不得即生嗔念。或者醉心于某个事项,鬼迷心窍,谓之痴。

到头来却发现,恰恰是这些妄念最终让自己万劫不复。所以说到要放下,放下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放下的就是那些贪嗔痴所指向的一切,具体包括财、色、名、食、睡这五条。

当然,我们也不是要把人导向虚无主义。看开、放下,并不是要你什么也不做,更不是让你走向虚无。而是要正自己的本心,正本清源,离恶扬善,机缘到了,因果的效力就显现出来,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属于你的福报自然也会加倍到来。

福报来了之后,你就有条件做更多的功德,助人、度人、诲人,众生皆得恩惠,这就是为什么要号召众生以善为本。唯有善知、善念、善行,才会让你真正看得开、放得下!

一言一行发自心,一举一动牵之情。所以圣贤规劝我们要谨言慎行,先人们在一些经典里都给我们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可是后人总是一而再去重蹈覆辙。

每个人都是在修自己,从这一点来说,人性是自私的,可修为高的人总是考虑到他人,体现出来的恰恰就是看得开。当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自然也顺理成章地可以放得下。

所以在说话办事的时候,最好全面权衡一下,避免恶语伤人,时常给自己以警醒。看得开的人都有大局观,不以一己私利为中心,也不会损人利己。放得下反而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也谈看开、放下

相关文章

  • 也谈看开、放下

    听说区里的一个领导自杀了,管纪律的一把手,唏嘘之余,慨叹怎么会看不开,放不下呢?有什么大不了的非要一死了之。 看开...

  • 放下,看开 !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选择,不管是得与失,还是取与舍,它们之间都很矛盾,如果一个人只想取不想舍,或者只想得不...

  • 看开、放下

    看开,放下。经常听见别人说或是挂在自己嘴边的话,尤其是看到身边的人有难处、有压力、有苦恼的时候,总是以此劝说。仿佛...

  • 看开,放下

    人生在世 开心事二三件 烦心事常常有 发现要每天保持情绪稳定真的是很难的事 当遇到烦心事的时候 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

  • 也谈放下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件,让我对“放下”一词又有了切身的体会和理解。“放下”应该说是一个既浅显又深奥的词汇,是一...

  • 也谈放下

    常说“放下,放下”,为何又放不下?放下执念,既是执念,又怎么放得下!放,又放到哪里去?还在心里头,迟早会出来,况且...

  • 也谈放下

    因为偶然来到世间,遭遇顺逆二境,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感受、消解,往往取决于自己已有的人生态度。 悲观者,无非是佛教中见...

  • 2017-12-30

    不过也没什么关系,你叫我看开点,嗯,我看开,你叫我放下,好,我放下,我同样可以挺过去,但是你要知道,你起码不要浪费...

  • 2018-08-18

    学会放下,学会看开

  • 看开与放下

    那天在广播里听到“人们常说很多事看开了也就能够放下了,但事实上,往往是你放下了,才发现看开了。” 久久回味,确实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谈看开、放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im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