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年过完了,3 月 和 4 月又是招聘的高峰期。估计好多小伙伴正在蠢蠢欲动。马云之前说过一句话,员工离职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干的委屈,二是钱没给到位。下面我就拿我身边的一些例子给大家唠叨唠叨。看如何处理跳槽这件事情。
委屈篇
我一个同事吃饭的时候跟我唠叨,他很郁闷,要换工作。我问,为啥要换工作?他说,她的 Leader 为难他,和他处处作对。把她手上的好业务都拿过去,然后绩效上又做小动作。
我详细问了问情况,他跟我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的 Leader 是空降的。在他 Leader 空降来之前,CTO 有事情的话有时候直接找他。对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他 Leader 空降后,他和 Leader 之间产生过几次冲突。然后,他 Leader 就明的暗的给他穿小鞋。
当时,我给他的建议是,让他找 CTO 聊聊。让他把目前的情况说一下。看 CTO 是否可以做组织调整。结果,第二天他微信给我发了 ORG 截图,他已经直接向 CTO 汇报了。
其实,在每个公司遇到一个好领导,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我们可以从领导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但是,也会遇到和领导合不来的情况。毕竟,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憋屈不是办法,愤愤的跳槽也是下下策。如果有可能的话,建议在公司内部调岗。毕竟你跳到其它公司,在进入公司前你根本不了解你的领导。也会有和领导合不来的风险。在公司内部,每个人什么情况,每个部门的情况,你可以更容易的了解。这样,你转部门后风险会比较小。
在公司工作,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爽,委屈。比如,很重要的事情,合作部门不全力配合。同事对你的工作挑刺。遇到委屈不爽,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寄希望通过跳槽解决问题。我自认为我脾气还算不错。但是,我工作中也和同事争吵过几次。争吵是手段,不是目的。争吵的目的是让对方意识到,有事好好说,不要乱发脾气。那几次争吵,都是对方没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先发火。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是否在哪里做的不够好,哪里需要改进。
薪资篇
在 2012 年的时候,我换工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初创的公司,业务和团队都没成型,在组建阶段。另外一个是拿了腾讯 C 轮投资的电商公司,业务发展不多,团队正在扩招组件。这两家公司,创业公司的月薪比电商公司多 2000 元。当时,我就纠结了,而且非常的纠结。后来,对这家创业公司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实在不靠谱,然后选择了腾讯投资的电商公司。
现在想想,当时实在没必要纠结。在 2012 年前的几年,我一直在创业公司中工作。而且,都是公司的第一号技术员工,负责技术团队的组建。在创业公司里,我是技术最强的。但是,技术视野也很差。当时,我急需提高的是自己的技术视野,技术能力。在这家电商公司,肯定能接触到我之前没接触过的东西,我肯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而去创业公司,无非是重复走之前的老路,自己摸索。在面对选择时,成长,长期发展比单纯的薪资多几千块钱更值得考虑。实事证明我是对的,在这家公司技术积累之后,我去了阿里。
思考篇
跳槽是有成本的。跳槽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现有公司的一些既得利益。比如,年终奖,期权,升值加薪的机会等。即便你是在年后跳槽,拿到了一些既得利益,跳槽到一家新公司,也是有成本的。如果跳槽到一个新的公司,就意味着你好多事情都得从新开始。重新和同事建立关系,重新熟悉业务,重新融入公司。频繁的跳槽,对于职业生涯来说,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毕竟,现在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看应聘者的稳定性。
职业要有规划,跳槽是解决职业发展瓶颈的一种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最好要想一想,自己职业发展目标是啥,发现路线是啥,需要的能力模型是啥?比如,你的目标是做 CTO 。一般 CTO 的发展路线是,技术专家,基层管理,中层管理,CTO 。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能力模型。在一家公司完善能力模型的过程中遇到瓶颈,就可以考虑跳槽了。比如,我想成为技术专家。技术专家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我所在的公司,我的技术已经是最强的了。在公司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了。这时,就可以考虑跳槽到一个技术更强的公司。宁为凤尾,不为鸡头。和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接触交流,能开阔自己的视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