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读书有多简单
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读时如抽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上学时候的专业书放到枕边是能起到催眠的作用,我同事就笑谈过,她的枕边书都一年了也没看过第二页,这是多好的睡眠效果呀,说来大家一笑而过,而她脸上却是那么的无奈,她私下里和我说,自己其实挺有追求的,想考这个证那个证的,也设想通过现在的努力给将来的自己一份自由的生活,看到网络上和身边的一些成功人士,有些羡慕,有些崇拜,可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想试图先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可是书怎么也读不进去,我想了想,说,“你看看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吧,我想也许能帮到你。”
关于介绍读书方法的书我倒是读过几本,不过,最近读的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确实有很强的实用性,作者是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关于作者,不说别的,单说他的阅读量就一定会惊到大家,一年三百本,每天将近读一本书,而使他产生多读书的想法背后却是模仿成功人士的习惯——读书。通过读书掌握了实用性读书的方法并且成为了一名开发读书法和思维导图和各种记忆力的讲师。这也契合了成功人士读书、钻研并将知识进行整合的习惯。
这本书是从四个方面给大家进行介绍读书技巧的:
为什么读书?
1. 确定读书的目的:为什么要买这本书,想通过读这本书得到什么?带着目的去读书会有一种“火力全开”的效果,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最近搬家,想给家里添些活力,所以想养些花花草草,养些小鱼之类的小生物,就会去花店看花,鱼店看鱼,然后百度查资料,怎样养花,怎样养鱼,各种花会有不同的习性,鱼也一样,真的自己非常的走心,同理读书也一样,买书看书就要带有目的性。
2. 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还是上面的例子,我想养绿萝,就会去百度搜集关于绿萝的内容和信息,至于其他的花,我就不会去管,等我想养的时候再去搜集也不晚,所以,书也一样,先摘取自己所需要。
3. 看序言、目录和后记:这也是了解一本书的最快捷的方法,其实,我们看报纸杂志也是同样,想了解一篇文章,卡看看标题,看看结尾,也能掌握大概的内容,如果感兴趣再深入细致的阅读。
4. 要有时间意识:在这一点上我最有感触,记得,有一次做飞机,赶上下大雾飞机晚点了七个小时,在机场又不能出去,所以我就找了一家书店,七个小时读了三本书,因为当时不知道飞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起飞,我也不想买书,在书店就来了个“一读方休”,这是我生来读书最快的一次,因为有时间限制,多读一本就赚了。
5. 不试图全理解: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掌握在百分之二十人的手里,读书亦然,一本书的精华就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而百分之二十中的重点就在百分之四,所以找到书中的关键点,才是最捷径的读书法。
6. 有意识的“输出”:类似读书笔记,书评,讲书,这些都是让书中的知识进行输出的方式,包括手账,还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2018年的8月份,我用了80天的时间读了13本书,并且用手账的形式分享在简书,虽然书读得不多,手账画的也不好,但是这种输出的形式给读书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到现在还记得,偶尔翻看还是那么熟悉。
7. 争取多读:多读书就像是电路的并联,不同的场所可以读不同的书,卧室床头放一本书,往往是经典类书籍,地铁上可以用手机看读书的APP,卫生间里可以放一些时尚杂志,这样可以让读书变得更加有趣。
8. 不被他人意见左右:现在大家购物多半都会看评价,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就不能让所购之物有瑕疵,这其中也包括差评,而当今的网络购物平台会有一些操作,所以,不要被一些信息干扰,购书也一样,不要被一些评分评价所左右,为了更加客观的了解实际情况,不妨我们去实体书店或者是图书馆看看。
9. 不借书:在这一点上,我个人比较赞同作者的理念,虽然读书需要时效性,但是,如果是从图书馆或者是朋友那里借来的书,往往我们会赶时间读完,赶时间还上,重读的机会会相对少,今后遇到问题拿来翻看的机会也就不再有,所以,拥有自己的图书,一方面给自己一个读完付诸行动的后盾力量,另一方面,付费购买也是对作者的一个尊重。
如何读这本书?(记读书笔记)
1. 这里作者推荐思维导图笔记法,也就是用一张图把书中的内容画出来。这样读书的形式设定好之后会增加读书的效率。
2. 制作读书笔记要写下这本书的基本信息:本书书名、作者姓名、笔记制作日期、读书开始日期、读书中止日期。摘要、感想。。。 。。。
3. 把握书的结构层次:弄清一本书的结构层次,看书的目录是最直观的方法,其实,把整本书做成思维导图就是这个道理,一章思维导图就能够看清这本书的脉络,之前自己在家长群分享的时候就是提前做好思维导图,讲的时候就不会慌乱了,心中就有了概括。就像我们公司的组织结构图,看一眼结构图,公司内部的人员架构一目了然了。
4. 什么是思维导图:之前自己专门学习过思维导图,看到这一章就非常的有感触,是一种亲切感,思维导图由中心图像、分支(包括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 。。。)、关键词组成的,在读书中可以整理思路,也可以作为头脑风暴的一个工具,让团队在做项目的时候给出创意。
怎样读?
1. 反复阅读,留存纪念: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还有一句话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一本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进而产生不同于第一次阅读带来的新的体验。
2. 丢弃百分之八十,找出重要的百分之二十:二八原则也同于第一章中的不妄图全部理解。
3. 带着感情阅读: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从小到大有多少事情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呢?第一次的时候,第一次上学,第一次高考,第一次工作,这些第一次是我们期待很久才实现的,或者是我们不愿意去做的,不管是期待,激动还是逃避,都有情绪伴随其中,所以,有情绪的时候会记忆深刻的。带着感情去阅读,一定会有情绪伴随。
4. 复述给他人:也如同前面的有意识的输出,教会别人才是最好的学习,勇于说出来。
5. 整理成故事进行记忆
6. 联想记忆,创建形象:头脑中有视觉画面更加有利于对书的记忆。
7. 便利贴记忆法:类似将身体部位或者是家庭房屋位置进行联想记忆。
读书给我们带来什么效果:
1. 通过读书让知识发挥效果——这里还是举个自己的读书产生效果的例子,我在三年前用了半天的时间读了《断舍离》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当时就颠覆了我的价值观,原来,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生活,可以不买多余物品,可以把自己用不到的物品舍给别人,也可以离开执念,真的是特别感动,从此以后,对于断、舍、离这样的理念植入自己的内心中,也在生活上进行实践,也通过给别人讲述和自己的实践影响到了身边的一些人。
2. 用于自我指导——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面所说的自我指导,就是看书之后带给自己的改变。
3. 设定目标——也是读书之后开始行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4. 想象自己达成目标的样子——这里也是运用了教练技术中的找到愿景的视觉化。
5. 将行动细分——是进行行动的开始,
6. 确定需要实施的意义——付出行动,
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行动来完成读书后的实践,在今后无聊的日子里,不妨给自己心情放个徦,拿起纸笔,拿起便签,拿起书本好好的把实用性读书的方法一一实践,就像大岩俊之一样,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