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小记

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小记

作者: klggg | 来源:发表于2019-12-28 22:32 被阅读0次

已参加共读打卡半个月,50多人的小群,大家每天共读一课,然后当天完成阅读笔记发到微信群,如没完成就要发红包,通过这种方式,每天逼迫着自己去阅读,思考课程,并能持续输出。
以下是其中几天的打卡日志:

检验人生假设: 如何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

1. 改变第一步:看见内心假设

通过上节的心理免疫X光片,也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 第一,那些跟你的目标相反的行为,带给你的好处是什么?
    • 给自己的现状找个合理的理由是什么?
  • 第二,如果你做不一样的行为,你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你?
    • 如果不这么做,你最介意别人会怎么对你?
  • 第三,为什么阻碍改变的行为,所带来的好处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 内心的恐惧是什么?

寻找自己的重要假设的时候 ,可以试着用“如果……就……”这样的句型来归纳它们。
比如我不擅长社交,我的假设是: 如我不主动和陌生人交流,就不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

2. 行为检验:验证内心假设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迈出第一步,勇敢的探索。
如果一件事情自己认为重要,那积极争取,如果不争取,别人也体会不到重要性。
检验的步骤:
第一,那些跟你的目标相反的行为,带给你的好处是什么?
第二,如果你做不一样的行为,你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你?
第三,为什么阻碍改变的行为,所带来的好处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

自我烦恼的背后是应该思维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我们关于自己应该怎么样的假设,也许本身就是偏见。

追求更好自己的标准是来自内心,还是外在的设定?

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努力是一种自主自发的状态,是创造活动所产生的副产品。

没有特别想做成的事情,只想要努力这种状态本身,因为“努力总是对的”。

应该思维的本质是模仿

“我应该如此”的应该思维,它的本质,是用社会规则、他人的期待或者文化习俗,代替了我们自发的行动。

应该思维妨碍我们真实的情感表达,让我们的行为偏离事情本身,变成一种模仿,还会造成思维上的非黑即白。

通过找回我们的感觉来逃脱应该思维。

想想很多事业成功的人,他的学识不一定比别人高,也没有刻意通过“努力”的方式去提升自己,而是做内心最喜欢的事,碰到挫折、困难反而更能激发他的兴趣,别人眼中的努力,只是他的副产品。

找到一件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并为之兴奋。

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第三种防御型思维: 绝对化思维。

习得性无助是对伤害的抽象

“习得性无助” 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悲观思维的三种抽象方式

永久化

  • 时间上的永久化
  • 比如“总是”,“一直”,“永远”

普遍化

  • 天下乌鸦一般黑
  • 天下男人都不可靠

人格化

  • 恨苍天不公
  • 一切都是针对我的

绝对化思维,把自己偏见,误解放大,生活在想象中,不敢接触现实。

当老婆抱怨道:你做的事没有一件是让人放心的。
我心里想,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让我做呢。
彼此都陷入了绝对化思维。

这门课需要反复阅读多边,才能会有些感悟,就像之前读过的很多课程,只看过一遍收获甚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re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