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宗教观》

作者: 小蜗牛爱读书lll | 来源:发表于2018-11-20 10:26 被阅读128次

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这是哲学的终极三问。我不是学哲学专业的,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使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思考了两年,终于有了一点自己比较满意的思考,在这里分享给看到文章的各位。在这里我首先声明一点,宗教问题是个敏感的话题,我无意批判,本文仅仅是我个人的“宗教观”,因为成长经历不同,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然有所不同。希望大家求同存异。

我的儿童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村里有一个小教堂,那是我们村最豪华也是最高的建筑,这所教堂是举全村之力修建的,风格是哥特式建筑,在农村显得异常的宏伟。

《我的宗教观》

村子里有这么大一所教堂,所以村里大部分人都信“天主教”,我家也不例外。因此从我一出生,便接受了洗礼(“受洗”,加入教会的仪式),从此以后我的户口本上宗教那一栏便有了“天主教”三个字。

小时候的我经常跟妈妈去教堂“做礼拜”(做“弥撒”),听“神父”讲道理(基督教称为“牧师”)。在教堂“弥撒”进行期间,不可以到处走动,不可以讲话,只能“站”“坐”或者“跪”,小时候的我觉得一台“弥撒”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小时左右),因此还没结束经常跟妈妈闹着要走。不过每到圣诞节,教堂都会给每个孩子发吃的,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我们还会时不时的到教堂里打“圣水”(神父降福过的水),这种水撒在身上可以祛除魔鬼。教堂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神圣”充满“威严”的地方。

小时候的我很“虔诚”,真的相信有这么一位救世主,有一次我梦中梦到了耶稣,周围的人都夸我,因为只有很虔诚的人,耶稣才会出现在他身边。小时候我拥有好几块“圣牌”(待在脖子上的物品),会背好几首经(天主经,玫瑰经),会画“大小十字”,睡觉前还要念一遍“经”,念完经后方可睡觉。

9岁以后,我家移居到了青岛,但宗教信仰仍然没有变,那时候我家里很穷(我又有了两个双胞胎弟弟),得到了教会的很多帮助,教友们给我家送钱,送吃的,送穿的,过年的时候还去我家看看。我呢也在教会里担任了一个职务,给神父“辅祭”(就是穿着白衣服,给神父拿拿东西,抱抱蜡烛什么的),大概从10岁到15岁左右,每个周末去教堂。那时候我不是太情愿去教堂,弥撒早上七点开始,这意味着每个周天我都不能睡懒觉了。

随着九年义务的到来,我,逐渐长大了,接受了小学教育,接受了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小学初中的时候是不敢向同学说我是天主教的,因为周围没有同类,我害怕被大家定位异类。在生物课上,我学到了进化论,学到了科学的思维。生物课本上有一张图我记忆犹新。

《我的宗教观》

这张图刷新了我的认知,让我彻底否定了“神造人”的一套理论,因此从初三以后,我再也不去教堂“辅祭”了,甚至我还跟小舅辩论,他用圣经里的故事和周围人的故事举例,我就用科学的无懈可击的辩证法跟他对抗,我完全相信“人是由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到了大学,我依旧秉承人是进化来的观点,绝不给宗教信仰留一点空间。大学里有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兄弟姐妹,每周三晚上都要在“团契”聚会,诵读讲解圣经。他们很虔诚,而我根本不相信,每到周三便会有团契的兄弟给我打电话,要我去参加。去参加也是很勉强的,因为觉得无意义,浪费时间。甚至我有一次和一位不信教的朋友联合起来,跟大家辩论,我们很坚定,就是无神论。你不能以圣经去解释圣经,这是“果”解释“因”……

这种思考在我脑子里又苦苦鏖战了两年:到底世界上有没有“神”呢?我应该信呢还是不信呢?

我想大多数的朋友也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惑,不知何去何从。有一个词叫做“二元决定论”,这个世界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人那一定是坏人,脑子里只允许有两种相反的思想,这,就是二元决定论。

我的思想以前就是这样的,从小时候非常虔诚,极度相信。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不给宗教留有一丝的空间,世界一定没有神。

世界一定没有神吗?你看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人数21亿,伊斯兰教13亿,佛教3.76亿,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相信“神”的存在,而且有很多科学家也都是宗教人士。所以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我的思想。

有一个名词叫做“认知灰度”,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们的思维经常陷入一种非黑即白的误区,在这黑与白之间,还有一大片的认知区间,忽略了它显然是不合理的。

比如一个横轴,0代表绝对好人,10代表绝对坏人。在好人与坏人之间有1-9,这一部分就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认知区间。

《我的宗教观》
如果你问一个人:你相信世界上有神的存在吗?为什么?

那么他的回答比热是这样的,我相信(省略了“绝对”二字),接着他会跟你解释他为什么相信,给出一大堆理由。并且只给出他相信的理由。

如果你这么发问:如果总分有十分,你有几分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的存在?

这个时候他就会回答,我大概有七八分相信吧!接着他会给出相信的理由,以及剩下那两三分不信的理由。我想这才是我们普通人一贯的观念。

我们中国本来就是“阴阳文化”(易经文化);“儒家思想”“人本位”而不是“神本位”。我们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有的话怎能讲怎么对,怎么讲怎么不对,对的里面有不对的部分,不对的里面有对的部分,有很强的模糊性。我们中国崇尚“拜祖先”“拜天地”,而不是拜神。“神”这个词只是一个事物,地位没有“天地”高。几千年来一直如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强求中国人信宗教必须虔诚,实在是有些不现实,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这种基因嘛!

《我的宗教观》

好了,啰嗦到这,脑子里有了“认知灰度”这个词,有了“阴阳文化”。我终于要开始谈谈“我的宗教观”了。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去思考“到底有没有神”,有没有神是不可验证的,一味的思考无意义,永远没有结果。信则有,不信则无。

那我“信不信神呢?”我的回答是:也信也不信,一半一半。

我相信这个世界有“神”,但这个神不是宗教上的神,我把他定义为“宇宙的意志”“无形的手”,人的命运确有某种冥冥的力量在左右,小事靠自己,大事听天命。也就是孔子讲的“尽人事而听天命”。我把这种“宇宙的意志”看作是“神”,人不可以天对抗,人不可以胡作非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因为有了这种思想,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敬畏”,哪怕是一只小蚂蚁的生命,你也没有权利左右。基于我的有神论的一面以及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我愿意去天主教的教堂做礼拜。

我也不信这个世界上有“神”,放眼整个宇宙,我们地球也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人也只不过是这个世界上孕育的一种高等生命而已。我们只能不断探索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办法掌控这个世界,只能无限逼近于真理,永远没有办法掌握真理,因为真理的反面又是一个更加深刻的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上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是需要不断升级的。如果一下子认识了全部,那我们人类还怎么发展呢。这也使得我有一个决定,那就是我一辈子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学生。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愿我们成为新时代的知识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往哪里迁徙。

《我的宗教观》

相关文章

  • 《我的宗教观》

    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这是哲学的终极三问。我不是学哲学专业的,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使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思...

  • 我的宗教观

    这几天我就像只吃了蜈蚣精的老公鸡,生了崽儿的母狮子,见红的西班牙斗牛似的,易怒心情差,这肝火太重,得仔细找找原因,...

  • 我的宗教观

    宗教是以信仰为中心的一整套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而信仰又是是对超自然、超世俗对象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两者的结...

  • 友邻哲学旅人 E21 哲学之实践意义(下)

    His religion is patriotically like the King's.他的宗教观和国王是一致...

  • 爱因斯坦的宗教观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位哲学家,他在研究物理世界的同时,对于人类社会也进行深入的思考,概括出过很多至理名言。...

  • 我之宗教观 人心与道心

    不懂,来读一读,还是不懂。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假如这么理解: 人心惟危,是指人心之凶险。...

  • 牛顿、爱因斯坦的宗教观

    牛顿、爱因斯坦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两个人对科学的贡献无与伦比。一位著名的诗人赞美到:世界一片黑暗,上...

  • 苏东坡心中的宗教观

    田恬 我们从苏东坡留下的诗中,总是可以看到儒、释、道三家结合的印迹,那么对于苏轼来说,他心中的宗教观又是什么呢?在...

  • 今天和孩子聊了过去~

    从小时候的见闻到我的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宗教观~ 以此文记录~

  • 8月31-L3-#少有人走的路#成长与信仰#

    这部分讲了宗教的神秘性和成长与宗教以及现实中需要科学的宗教观,最后几个案例故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宗教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si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