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留学—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语培、留学服务一条龙?我信你个鬼

语培、留学服务一条龙?我信你个鬼

作者: 88f1968c3603 | 来源:发表于2019-08-06 14:07 被阅读1次

裱花(圈内黑话,由“标化”演化而来,指的是标准化考试,托福/雅思/SAT/ACT/GRE/GMAT)和留学申请(活动规划、选校、文书等)是所有出国学生两大拦路虎,学生和家长们需要专业机构的服务。为了省事、节省时间,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在一家机构同时购买两项服务。机构们当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希望拓展业务,增加收入。

但是懂行的学生和家长和对行业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事实:考试培训,留学申请是两项业务,鲜有公司能同时做好两件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和创要和语培机构联合开发门徒计划这种语培和留学合作的产品而不是自己招语培老师来做语培业务?我把我的观察和思考分享如下。

另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我得先定义一下我这里所说的“好”。这里的“好”指的不是营业额,而是同行的普遍认同程度,该部门员工离职后在其他同类业务公司的专业度认可程度和受欢迎程度。

01 留学、语培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业务

我们可以将留学和语培机构的两个核心岗位-服务岗和销售岗-做一个粗略对比:

▪ 服务提供者对比

▪ 销售对比

通过上面两个留学和语培机构核心岗位工作内容对比,大家不难发现,留学和语培的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差别巨大,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完全不同。

02 没人愿意当两次新人

无论是语培还是留学行业,当一名潜质不错的新人进入之后,做到第三年的时候,无论是薪水还是工作职位都有一定提升。这时候如果他想成为另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虽然工作习惯、职场经验这些通识能力有了提升,但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都是新的,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虽然不见得再花3年时间,但是2年也是要的。

可是再当新人有两个巨大挑战:降薪和空杯心态。

▪ 先说降薪

从企业角度,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用一个人就要产生一个人的经济效益,虽然该名员工在一个领域证明了自己的优秀,但进入另一个领域就是个新人,仍然需要两三年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放弃一个已经可以产生巨大受益回报的成手,让其做一个新手再培养一次,本就是巨大的短期利益损失。与此同时,无论是留学还是语培,都是以人为主的行业,一旦一个老师足够成熟,他脱离组织的动力将会变得极其大。所以新东方才会从早期的名师策略转向专业切分,即使一个托福,也要切分成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减少老师四个领域全懂出去自立门户的概率。所以企业没动力这么做。

从个人角度,工作三年左右,必然到了结婚买房的年纪,放弃高薪水,从新人开始,习惯的消费会受影响,未来首付、贷款压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家里又有钱不需要考虑财务压力,还有极强的上进心,对未来的巨大野心和抱负(这个野心是褒义词),这几项条件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概率小之又小。

▪ 再说空杯心态

如上所说,无论从语培跳到留学还是从留学跳到语培,都需要从零开始。一个人工作持续努力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成就感。可是一个人好不容易从一个小白变成受人认可和尊重的“老师”,接下来却要扔掉所有的成就,再当一回小白,带着仰视的心态去学习所有东西,这本就是很难的。

更要命的是,当一个人在过去的经历中获得成功后,会很容易把这种成功归结于方法、经验的成功。但是问题在于,留学也好、语培也好,都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都是非标、难量化的。在一个领域的成功经验在新的领域很有可能是不适用的。一旦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的成功经验冲突时,人会惯性认为之前的成功经验是更可靠的。

所以吴伯凡在《伯凡日知录》中强调:昨日之蜜糖,今日之毒药。比如2014年一家自媒体公司请我分享自媒体成功经验的时候,我总结了3条经验。但是我今天再看我当初所总结的经验,我今天再用的话,完全是不靠谱的。我很难再重复当初的成功。同一个领域都是如此,更何况要跨一个领域。

所以我这些年没见到能把留学和语培同时做专业的老师。(可能我孤陋寡闻,有高手可以后台联系我,我膜拜一下)

03 语培和留学机构基本由顾问老师或销售创立

中国当今的语培和留学公司,基本都是由老师/顾问,或者销售出来做的。因为这两项业务对服务提供者有很高依赖,师资是公司的核心资产。

而一个企业的基因是创始人/创始团队给的。创始人/创始团队的能力、性格、特长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产生影响。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如今市面上的公司,如果是留学出身的公司,其语培基本都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是语培出身的公司,其留学就处于弱势地位。

理论上,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可以邀请到优秀的合伙人来加入自己的团队,提升自己团队在某个领域的弱点。然而就像俞敏洪在混沌研习社的一场线下课跟我们讲,他之所以是新东方的灵魂,而不是徐小平王强他们,那是因为他是企业的创始人,徐小平和王强是他后请回来的。如果是当初一起创业的话,那他俞敏洪一定没什么地位。而且俞敏洪在一次非公开场合讲,他现在基本不投那种合伙人形式的创业公司,因为他发现合伙人形式后面基本都会出现巨大的分歧。某大型留学公司,起步时语培和留学两个人,但是过了几年之后,有心人就会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公司的宣传中已经很少出现了。这个创始人会作何感想呢?

我个人对这个现象的理解是:在中国这个不强调契约精神的文化环境中,当面对利益这个考验人性的东西时,绝大多数人会心态失衡——一个企业的成与败是复杂的因素导致,不同阶段,不同人的贡献大小不同,但基本规则(股权比例)是很早就定好的,在某个阶段一定会出现某人觉得自己贡献大于自己的回报这种情况(企业发展会经历不同阶段,所以这几乎是100%出现的局面)。就像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人类的称霸是因为对不存在事物的想象。贡献大小,无法绝对量化衡量,就会出现屁股指挥脑袋的情况,从而导致分歧无可避免。(所以VC们的共识是:不投股权比例比较平均的公司,一定是一人独大,有绝对控制权和话语权)

留学和语培两个基因,很难平等共存。

04 马太效应

如果上面说的理由让大家发现一个人同时做好语培和留学的难度,那么马太效应则几乎从逻辑上否定了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我有一个同卵双胞胎兄弟,一样的成长经历,一样的智力水平,一个毕业进了留学公司当咨询师,一个毕业进了语培公司当老师。前三年两人的成长轨迹应该大体相似,从一个优秀的新人成为优秀员工,然后成为成熟的咨询师和老师。接下来我放弃咨询师进入语培行业,我的双胞胎兄弟继续当老师,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呢?

我之前留学的大部分留学申请知识可能只有20%是有用的,比如在讲课时可以用来秀我对留学是懂的,但是其他东西都没用,我必须重复我兄弟之前的路,从低质量的岗位开始练手,比如从助教开始。

可我兄弟呢,此时已经成为有一定名气的老师了,机构排班会优先考虑他,销售会优先推荐他的班,出去讲座机构会优先让他去。这样他积累的课时经验会比我越来越多,他教过的各种类型的学生会更多,由于名气越来越大,学生对他的认可和崇拜会越多,出现投诉的概率会越来越低。

如此循环下去,我有可能超越我的兄弟吗?

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当我们自己在努力的时候,对手会停在原地休息。可这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真实的世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Chrystia Freeland在《巨幅》里面提到,现在前1%的富豪拥有世界30%的财富。但是这些人从来没有什么8小时工作制,凌晨2点半起床工作,甚至希望不睡觉。前段时间王健林的作息表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些牛人的工作节奏、强度。

为什么二三线城市的留学咨询师水平无法超越北京?也是这个道理:北京的机构竞争激烈,这些咨询师所能得到的交流机会多于二三线城市的机构老师、北京汇聚最优秀的学生和最疑难的案例。李云龙说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我这十来年培训咨询师的经历也证明:好顾问都是靠案例堆出来的。我如果不是见了各种疑难杂症,怎么有底气说擅长疑难杂症的case。

优秀的咨询师=》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多的实操案例=》更大的名气=》更多的交流机会=》更多的实操案例=》更优秀的咨询师,这就是一个飞轮效应。

所以,二八理论也好、飞轮效应也好、马太效应也好,都告诉我们一个残酷事实:强者愈强。

明白这个现实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05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Facebook拥有巨大的社交流量资源,投资5000万美元,也无法取代LinkedIn,最后200万贱卖掉了这块儿业务;

▪ 可口可乐公司一年广告费几十亿美金,却不会自己开公关公司,而是找4A公司负责营销;

▪ 国内市值最大的教育公司坐拥人才优势,花巨资收购留学公司却以失败告终;

▪ 留学业内公认的结果: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同时把留学和语培做到业内一流......

吴伯凡在《伯凡日知录》里关于生态的讲解让我明白,所谓生态不是动不动就要自己建设一整条产业链,或者一个生态系统,让自己可以在里面自给自足、利益最大化。而是在这整个大的商业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知道自己是谁,很重要。

留学申请和语言学习,看似是一个业务,但实际完全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就如同海底捞同羊肉供应商的关系一样,没有好的羊肉,做不出好的火锅;只有好的羊肉,别家也做不出海底捞;可谁也无法取代另一方。千万别觉得自己能做好海底捞,就一定能养好羊。

去年在深圳参加AGE行业会议的时候,宝哥给我的问题是:中小型留学机构要不要做语培业务?我的答案是No。留学也好,语培也好,我见到的中小型机构都是因为创始人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建树,才开始创业。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能把一项业务做好,已经是倾尽全力了,即使如此,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就是10%。同时做好另一项业务,这个成功概率,不是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关系:10%*10%的结果是1%。

现在的我,不认为自己会是那幸运的1%。

所以,在这个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的趋势下,不要想着自己什么钱都赚,做好专业化细分,才是顺应潮流的做法。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原创内容,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更多留学干货,就在公众号:和创留学(HECHUANGLIUXUE)

相关文章

  • 语培、留学服务一条龙?我信你个鬼

    裱花(圈内黑话,由“标化”演化而来,指的是标准化考试,托福/雅思/SAT/ACT/GRE/GMAT)和留学申请(活...

  • #教育增长圈#操盘手训练营3期——Hey panda——Day1

    我叫Hey panda 第一天打卡 今日作业:自我定位 【昵称】Hey panda 【城市】北京 【产品】留学语培...

  • 我信你个鬼……

    “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坏得很……”这几天,儿子一直唱这首歌,旋律听起来貌似还不赖的。 我听他唱得起劲...

  • 我信你个鬼

    “我信你个鬼,我信?”抖音视频里里的经典语音。 诚信这个词被我们包装得淋漓尽致。 老刘和我一起二十年的朋友,大家一...

  • 我信你个鬼

    我也是最近才意识到,建立信任的基础是在双方都愿意交换关系、或有培养关系的意图,才能建立的。 和不具...

  • 我信你个鬼

    战略管理课上,潘老师罗列了无数成功企业的战略案例,也给出了更多失败企业的案例。但你会发现,那些成功的方法不同的人再...

  • 我信你个鬼

    “骗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保安赵大宝屈屈着眼睛,用粗糙的食指使劲的戳着手机屏幕。 嘴里叨叨咕咕出来的声音虽然不...

  • 真相调查|你真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吗?

    想知道出国留学的小伙伴们 对自己现在的专业学校评价如何 听很多同学反馈说 出国前会直接找留学中介 一条龙服务直接送...

  • 信你个鬼

    1/ 礼拜天的早上九点,舒服从被窝里伸出手,拿起手机。 打开微信看了看无关紧要的信息,接着朋友圈。 赞一个、赞两个...

  • 信你个鬼

    近期不得已,折腰五斗米。借问谁家比,玩儿把命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培、留学服务一条龙?我信你个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wi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