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产品化三问

作者: 春秋一霸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3:06 被阅读0次

一个问题

我们讲到了三件事背后的 “结果三律”:有结果、可交换、易复制 。

该如何修炼这个结果思维?

一个策略

工作中的结果思维修炼

怎样在职业中提高自己的结果思维?

练习方式很简单—— 假装自己是一家“外包公司” ,是“乙方”,以自由职业态的心态在做事。

假如有这样一个情况:

作为行政助理,你的领导请你买3张去南京的火车票,他们要参加明天南京的一个展会。

但是你在网上查了所有的车次,发现已经没票了,你会怎么办?

如果是一枚员工,也许会说:“对不起老大,您说太晚了,现在没票了,我再帮您刷刷,争取搞到哈。”

但如果你是一家票务公司,承包了这家公司所有的出行任务,而且你就是要挣这个钱呢?

你的思维方式会完全不一样。

你也许会这么说:

“现在有4个方案,您看看选哪个:

A: 我用抢票软件继续刷;同时找票贩子加价,大概加价100元一张,下午应该能拿到;

B: 如果票贩子不行,还有备选方案,去天津倒车。

从天津出发的车还有票,可以买到。时间会多4个小时,价格多100元;

C: 我查了下机票,大概贵600元每人,只需要1个半小时就能到;

D: 实在不行,包车也可以,直接开过去需要10个小时,价格大概3000元。

最后,我还打电话问了南京的朋友,他们让我们先把东西邮寄过去,帮我们先布展。

这样我们当天早上到就可以了,我又多争取出来半天的时间。”

同样做一件事,你觉得谁更加有价值?这其实就是不同的站位导致的不同思维方式 。

前面提到过罗伯特•清崎的ESBI系统:雇员-自由职业者-老板-投资人,他们的时间投入回报率不同,因为他们的结果思维也在不同层面。

为什么外包思维很重要?

在公司和公司之间,借口、过程、思路、想法……

都是无法交换的,能交换的只能是结果。

把自己当成一家独立的公司 ,一方面是一个检验自己有没有做出“可交换、可复制的结果”的最好方式,一方面也是锻炼自己的“自由职业态”的绝好机会。

外包心态是站位,下面3个建议可以让你在职业中更好修炼:

确认结果:很多时候职业人士对于对方交付的只知道动作,不知道结果。要反复确认结果。

多给选项:不要给问答题,要给选择题;不要给单选题,要给多选题。

人们喜欢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超出预期:尽可能地超过别人的预期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让人永远记得你。

创业中的结果思维修炼

现在把你的结果思维提高一个层面,想象一个“第二职业”的案例。

假如你现在发现自己有一个能力——特别喜欢也擅长手绘,于是你在你的三件事里写“每天画一幅手绘”。

但是——你现在知道了,这仅仅是一个行动。我们用结果思维升级一下。

首先要问自己的是结果第一律:“手绘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是开心,那么这是个兴趣,不管画成什么样子,快乐就好。

但如果是有价值,那么结果必须是“画出一幅完整的手绘作品”。

然后问自己第二个问题:“谁会需要这个结果?我要交付给谁?

他们觉得什么有价值?” 这是结果第二律:结果能交换。

你很快会意识到仅仅是好看、表达点儿自己的碎碎念是没交换价值的(很多人的公众号也是这个问题啊)

——除非你本身已经被很多人关注了。

手绘的价值是能迅速传递文字无法传递的信息,而且更加形象和美丽。

简单说,手绘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才是可交换的。

进一步,你发现年轻的女性特别喜欢你的画风,这些人同时也需要关于“心理、个人成长、理财、美妆”等一系列的价值。而你很喜欢心理方面的内容。

你的结果升级成: “每天坚持画一幅对女性有帮助的、心理相关的手绘。”

为了超出大家的预期,你在每一幅画下面,还手写了一句非常暖心的话。

你向用户征集自己的“暖心小语”,也在卡片上写上他们的名字,互动就建立起来了。

最后你问自己的问题是结果第三律:“有什么方式能复制和放大这个结果?”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扫描成图片,发到微博,然后逐渐让喜欢的人养成习惯去微信天天刷。

如果一旦有了规模,可以和出版社合作,给心理学图书画手绘图解

——这样复制的是知识来源问题;

可以设计几个固定的人物形象

——这样复制的是每天的人物设定问题;

还可以联系几个固定的渠道发布

——这样复制的是传播途径 ……

从“我要画手绘”这件事,到“用视觉传播有价值的信息”的自媒体IP的结果。

其实需要的,也是“外包思维”和“结果三定律”的层层深入。

对于自由职业者、多重身份或者创业者,持续地问这三个问题,让你做事情更有穿透力和价值感:

我做这件事情,结果是什么?

这个结果对谁有价值?他们看到什么东西才觉得可交付?

如何让这个结果易于复制,可持续下去?

一个总结

这周来来回回,我们就讲了三件事这个工具,以及“结果思维”。

我说过—— 简单的工具才是能坚持的,工具越发简单,背后的道理其实越深邃。

比如说三件事。

我们三天层层深入到现在,我想你能理解——这不仅仅是三件事,而是三个结果。

也不仅仅是三个结果,而是三个经过深思、有穿透力、有价值的结果。

正是这种思考的深度,让你每件事情都像钉钉子一样,做一个是一个,清晰又有力。

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专栏的学习方式,之所以每天讲一点,而不是一下子丢给大家很多概念。

希望留出足够多的给大家思考、总结和实践的空间。

知识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行动;

行动也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结果;

是结果在改变你的命运。

相关文章

  • 能力产品化三问

    一个问题 我们讲到了三件事背后的 “结果三律”:有结果、可交换、易复制 。 该如何修炼这个结果思维? 一个策略 工...

  • 《三问产品化自己的能力》

    前面我们说到做事儿要遵循结果型思维:有结果、可交换、能复制这三个原则,因为这样的三个原则可以增强我们的能力、提升我...

  • 得到大学 | 思维模型课学习笔记及延展思考(43)

    【第四十三节 产品经理:怎样把个人能力产品化】 如何将个人能力产品化,应该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能力产品化的过程...

  • 今日份小确幸2023-01-07

    今日份小确幸20230107 1.在复习旧知识时看到一个可以日常使用的点:把能力产品化。产品化需要符合结果三定律:...

  • 个人能力产品化

    说到个人能力产品化,说说自己的理解: 其实很好奇,如何才能把自己能力产品化?所以在深度学习之前,谈谈自己所知道的!...

  • 读《纳瓦尔宝典》有感

    把自己产品化这句话。自己就是一种专长,产品化就是发挥杠杆效应,用自己专长来撬动杠杆,专长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产品化...

  • 能力产品化

    一个问题 我们昨天讲到了三件事背后的 “结果三律”:有结果、可交换、易复制 。 该如何修炼这个结果思维? 一个策略...

  • 五分钟商学院-第二季(第20天)-将自己能力产品化,流量与产品,

    1.如何能将自己的能力产品化? 产品化首先要有对象感。讲课是种能力,但你打算对谁讲,你想清楚了吗?对年收入过亿、公...

  • 把能力产品化

    行动来自想法 结果来自行动 价值来自结果

  • 10个最受欢迎的成长工具

    第一,自由职业态 产品能力(专业产品化,持续学习), 营销能力(个人品牌,商务合作), 运营能力(自我管理,财务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能力产品化三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x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