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时候在想,没有一点基础读《尚书今古文注疏》简直是啪啪打脸自虐的行为,有好读的,但大部分拗口,拗现在的口。这是象形文字的特征吗?高度概括。
继续《大诰》。
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与武庚的叛乱,撞上了周公这座决意承继祖宗基业,维护周家天下的大山。
周公面对诸侯继续说道:
原文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好像看懂了。
昔=夕,若昔,像当日。逝就是去往。厎就是定。堂就是建房子,菑是耕地反草。一房一地,不可移动,农耕定居的象征。
周公说:“我前夕东征,所说的造房子和种田之不易,应当天天反复思考:父亲建房子把图纸都画好了,儿子却不肯打地基,何况让儿子盖房子了?其父亲是敬职的人,肯定说:『我有后代,子孙此举不是废弃我的基业吗?』父亲把田开垦了,孩子却不肯播种了,怎么可能有收获?其父亲是敬职的人,肯定说:『我有后代,子孙此举不是废弃我的基业吗?』
几天前读到诸侯反问周公,三监是周成王的叔伯,不该打。
周公这两个反问正是回答。祖宗基业你不维护还拆屋,打你没商量。
所以周公才会接着说我怎么敢不全身以赴抚祖宗大命?
最后一句: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民养指的是养民的人,也就是诸侯大臣。如果说兄有成业,而有同志之友忽伐其子,叔父作为长者,怎么可以相互劝阻不要救?
兄是武王,厥子是成王。
原文 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僣,卜陈惟若兹。」
周公继续说道。
第一句,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不容易理解,爽是孟,孟是勉。勉邦由智,也就是让邦国昌明。迪是进。
周公说各位诸侯大臣,各自出力,让明智的人得以进用,使国道昌明,知天命所在。
十人应该指的是十位先贤。
第二句。天道辅诚,诚心正意,天道辅助。你们指诸侯大臣怎么敢变法,何况我周邦有定命?
跟着正道干!
第三句。三监近伐王家,同室操戈,不知道天命不可改变。诞鄰,大难的意思。
第四句。我经常说:上天要灭亡殷商,我就像农夫,应该天天除草治田,除恶务尽,才可以有收获以顺上天的意志。
第五句。上天也思美于祖父安民乐业,我为什么还要占卜呢?为的是安你们的心,怎么敢不跟我前去征伐?
最后一句。循着先王的基业,何况占卜大吉,我和你们一起东征,天命不会变,占卜已经告诉我们了。
《大诰》完。周公至诚无息,守卫他认为的天道。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