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一部电影:《海蒂和爷爷》。 影片的故事令人心旷神怡。故事大意是小小的海蒂,前后遭遇了3次被抛弃,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多次抛弃,是一个巨大的伤害。但神奇的是,这好像阻碍不了海蒂的快乐与活力。早上起来,阿尔卑斯山的美景让她着迷,一转眼她就快活地奔跑在原野中。在亲情之中,小海蒂颠沛流离,但是在大自然中,她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小海蒂不仅治愈了自己,同时她还用自己的纯真、热情、大自然里养成的野性,治愈了另一个由于妈妈去逝而生病不能走路的小女孩———克拉拉。
这部电影里两个小女孩都在一个超越出生限制的体验里,找到了自身要去完整自己的部分。其中引发我思考的是海蒂在她的人生成长中遇到了两个打开她视野的老师。一个是爷爷,海蒂一起放羊的朋友——皮特告诉海蒂一个可怕的消息:爷爷杀过人。海蒂回到家时,看爷爷的眼神变了,抱着行李想要回到羊圈去。爷爷猜出了其中的原因, 他没有发脾气,也没解释,而是看着海蒂的眼睛,对她说:“人们总爱谈论坏的东西,但是你需要决定,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别人的话。”
爷爷给了海蒂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自由。然而一般的家长,在面对海蒂的反应时,也许直接告诉她事实或答案。但比起 “给答案” ,引导她从外界的声音之中“找到自己的声音”,无疑是更有力量的。最后海蒂选择听从了自己,对爷爷表达了信任和爱。
海蒂遇到的第二个老师是克拉拉的奶奶,一个睿智的老人。一次,奶奶借着跟海蒂讲睡前故事的机会,跟她聊到了读书识字。原来一直学不会认字的海蒂,并不是因为太笨,而是她听阿尔卑斯山区里放羊的小伙伴说过,我们山里的孩子不需要读书,会放羊就够了。这个观念让海蒂觉得学习不重要。
奶奶听了海蒂说的话,没有否定她,而是说了一句:“人也不一定非得相信别人说的话啊。”接着她给海蒂读起了书中放羊的故事,可是她故意读到关键之处就停止了,海蒂很想听下去。奶奶抓住了机会,对海蒂说:“想知道的话,你得自己去读这本书。” 在奶奶的引导下,海蒂终于拿起书本,开始结结巴巴地学习认字。从此她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惊人的学习速度让家庭教师和女管家都惊讶不已。
在故事结束时,奶奶再次鼓励了小海蒂,让她有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海蒂的梦想是 “我想要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然而,这个理想遭到了大家的嘲笑。在海蒂苦恼不已的时候,奶奶来到海蒂身边,告诉她:“他们嘲笑你,是因为他们的见识太少了,因为他们就只知道这个村子。但是你见过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不是吗?如果生命中某件事让你开心,那你尽管去做,不用管别人说什么。”奶奶送给海蒂笔和本子,告诉她:“本子里现在什么都没有,你得自己把它填满。”
海蒂是幸运的,有两位老人引领她走向人生的正途。
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引领我们的孩子们走入他们幸福的天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