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泊庄村纪事-诸城

泊庄村纪事-诸城

作者: 雨落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6-24 05:55 被阅读0次

诸城是一个人的乳名。

诸城离开这个世界五十多年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十八岁,也许是虚岁。

对于诸城而言,人生的美好刚刚开始,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品尝这种美好,就用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瞬间一切美好化为乌有。而对于泊庄村而言,诸城却因他的举动,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件。他像一个英雄一样,让二千口人的泊庄村,无时无处不飘荡着他的影子,他的灵魂游走在乡亲们的脑海。诸城,唉,诸城….…一时竟然想不起他的学名,诸城二字铭心刻骨,镌刻在我的心中。

诸城和我们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比我仅大三四岁而已。记得上小学时,他比我们高一级或两级。在我们还很弱冠的时候,诸城已是壮实的小伙子了。他十五六岁就长全了身量,一米七以上的个头,在小学生中鹤立鸡群。那黑黝黝的脸膛上,稚嫩中透着一股刚气,胳膊上能积起一坨肉疙瘩。那时候我常看小人书《水浒传》,觉得诸城的样子与黑旋风李逵颇有相似,又觉得诸城有鲁智深的气概。打打杀杀的场面似乎少不了他,他用武力征服着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同伴,成为人们常说的那种"孩子王",甚至老师也惧怕他三分。

诸城对我们这些比他小的玩童不屑一顾,在我们面前就是一副傲慢的样子。说实话,我们很惧怕他,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

我真正见识诸城的厉害,是在一次群架中。那时不同观点的红小兵派别,无休止的辩论,上纲上线人身攻击,双方动辄扭打在一起。那天我们正在自习,忽然有七八个大点的学生跑进了我们的教室,顿时教室内乱成一团。很显然,这几个人是被诸城追赶进来的。我们尖叫着躲在一边。只见诸城进门后踢翻一条板凳,然后一脚躲下一根板凳腿,迅即抓起那根泛着白茬的板凳腿,一跃跳到了课桌上,挥舞着板凳腿大喝一声:"谁来试试,我叫他脑袋开花!"他的这一连串动作,是在几秒钟内迅速完成,着实惊呆了一屋子的小学生。那几个大一点的,不敢与诸城对垒,嗷嗷叫着跑了出去。等老师听到后赶过来,诸城扔下那根板凳腿,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昂头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也正是诸城的那一次壮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象。

诸城学习虽然不怎么好,但有一样好活令我们佩服。"打四角"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许是因为他的力气大,也许是因为他有技巧。他会叠一个又大又厚的四角,把我们的四角统统收入囊中。我们几个出于崇拜诸城,常到他家跟他比打,每每都是大败而归,可惜了好多旧书纸张。

记得诸城家在村东西大街的北侧,一个深宅大院,三间或是四间高房。我们去时常看见一个老太婆坐在房屋里。后来才知道那是诸城的奶奶。诸城从小跟奶奶在一起,奶奶视诸城如掌上明珠,任凭诸城领我们在家里吵闹。诸城虽说长着一副凶煞的样子,但很少跟我们打架,或许在他看来不值得,他唯一奢望的是,把我们的四角全赢过去。我望着他桌子上的一堆战利品,嘴里差点儿流出哈喇子,羡慕的眼神望着诸城,依依不舍地走出那个有些阴森的高房。

有一年腊月二十八早上,村里突然噪杂起来,人们互相传递着"诸城上吊了"的信息。等我们赶到诸城上吊的地方时,大人们已从一口井内,把谐城弄了上来,还有人为他做人工呼吸,然而,诸城却一直没缓过那口气来,像轰然倒塌的铁塔躺在地上,十八岁,成了他的终止符。

诸城上吊的原因很快就有了答案,为情所困。他看中了邻里一女子,而女子却没看中他。失恋的痛苦让他不能自拔,遂寻了短见。诸城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写遗书给他奶奶,可见与奶奶感情至深。我至今还大体记得村里流传的诸城遗书的内容:奶奶,恕孙儿不孝。……要寻孙儿之尸,到村西南地里井内……那口井,我们曾去掏过麻雀,井口是用木棍支撑,诸城熟悉那个地方,拿了一根绳子拴在木棍上。

诸城的家与我们家很远,我只知道诸城父亲的名字,但没有什么印象,他的母亲,他的姐姐还是妹妹,我也没有什么记忆。然而,诸城以及诸城奶奶的模样,诸城家的深宅大院,却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记述诸城这几件事情,源于抖音。诸城的一个亲戚在与我聊天中说到了诸城的事,让我怦然心动,那个充满生气的少年亦或是刚进入青年,那个黑里泛着红润的脸庞,那个铁塔般的身子,还有躺在井边已有些僵硬的躯体,一下子充满了我的脑际。我聊赘数语,也算是对亡灵的一种追思。天堂里的诸城,永远是年轻的十八岁。

文章发朋友圈后,在外执教多年现已退休的本村刘福良二弟留言:哥:本村真人真事,情节生动感人!寄托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诸城是我的西邻,当年他自杀身亡时,我就七、八岁的样子,好几年吓得我晚上不敢出门。听人家说有吊死鬼,晚上背着一捆绳子,伸着长舌头在街上游荡,捉住谁谁就被吊死,吓死人了!诸城是独子,但他父母对他要求严厉,从不娇惯,有一手好活,缚笤帚。他死后,他的父、母从此一蹶不振!

相关文章

  • 泊庄村纪事-泊庄村源考

    据刘氏族谱记载,泊庄村刘氏族姓,在明朝初年,从原籍北直真定府枣强县迁居而来。始祖刘福辛,赁茅屋,辟岭地,置家业,生...

  • 泊庄村纪事-古槐

    古槐是村落古老的见证,它在我村这片土地上站立了几百年。脑海中最清晰也是最珍贵的记忆便是家乡那棵古老的槐树。 古槐生...

  • 泊庄村纪事-南油坊

    泊庄村南油坊的来历也是因为刘乐仁那时开了个油坊。刘乐仁大约生于19世纪初,年轻时曾在安丘县干过衙役,后来回家从事他...

  • 泊庄村纪事-家庙

    祠堂在泊庄村称为家庙,“文革”前泊庄村有东家庙和西家庙,大约分别建于明永乐年间。 西家庙在村西头一条胡同和水沟...

  • 泊庄村纪事-干渠决堤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末期,泊庄村北岭修了一条干渠称之为高崖灌区南干,这条南干紧靠泊庄村北,而且干渠的水位高出村内街道。...

  • 泊庄村纪事-南油坊散记

    时间如流水,又如白驹过隙,半个多世纪倏忽间从指尖中划过。儿时的许多印记,已然打上了历史的标识。有些往事虽然已经尘封...

  • 泊庄村纪事-贯穿村南北的沙沟

    沙沟形成的原因,是泊庄村后的一条丘岭,经年累月大雨冲刷而成,村前是洼地,南北落差相当大。每当雨季,从丘岭上的沟壑里...

  • 泊庄村纪事-旗杆底下刘宅

    泊庄村有“旗杆底下”大户人家刘宅。“旗杆底下”在我读小学时的学校前边的一条胡同头上,那个地方有盘石碾,依稀记得有上...

  • 泊庄村纪事-开国少将刘善本

    南油坊原是泊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后来整个搬迁融入大村。空军少将刘善本就是从南油坊走出来的。 刘善本生于1915年,十...

  • 泊庄村纪事-“钢铁妈妈”刘玉秀

    刘玉秀(1896—1979)。昌乐县泊庄人。她出生在佃户家庭。因家庭生活所迫,10岁即被卖给马宋镇寺后村一个贫苦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泊庄村纪事-诸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ti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