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电影】《喜福会》---弱者的地位

【电影】《喜福会》---弱者的地位

作者: 粥粥就是我哈_ | 来源:发表于2016-04-24 19:34 被阅读140次

四对母女、八个人、十六个故事,以地域、国别、语言、文化为经线,以时间、年轮、代沟、记忆为纬线,探讨了四对母女在两种文化边缘地带中, 建立自信、走出自卑、走向自我确定的故事。

“ 四位母亲抛却国难家仇,移居美国,以及她们各自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女儿的生活经历。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们虽已身在异国,但她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依旧是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女性。而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虽外表看来与母亲非常相像,却是在迥异于中华故国的价值观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并不得不亲身承受两种文化与价值观的冲撞。”

第一对:吴精美的母亲迫于战乱与骨肉(一对双胞胎)走失,于是把自己的“亏欠”寄托在精美身上,为她设定各种培养计划。精美反抗母亲强势的教育,于是忽视母亲的期盼,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第二对:薇莉的母亲,精明强干让她摆脱童养媳身份在15岁被作童养媳。

薇弗莱4岁就有下棋天赋,看不惯母亲拿着自己的荣誉到处向别人炫耀于是决定不再下棋,而倔强的母亲认为自己对女儿的栽培却得不到尊重与回报,于是不再干涉女儿生活,母女隔阂由此产生,持续一二十年。

第三对:丽娜的母亲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姻像,后期常常陷入极度抑郁的状态,影响了女儿的婚姻。

丽娜为了证明自己的经济独立,自己承担家庭部分开支,而丈夫更加得寸进尺,越来越斤斤计较,事事要与她平分。母亲得知后帮助她,为丽娜寻找婚姻的源泉。

第四对:露丝与母亲。露丝的母亲受自己的母亲身上影响,教会女儿知道要学会在不公的命运前发声。

露丝爱上了一个商业大亨的儿子,嫁入豪门,但是在肤色不同、阶级不同的现实中使她因为婚姻失去自信和自由,不懂自己的价值,最终面临丈夫的抛弃。母亲教会她自尊自爱,然后才能去爱也才能被爱。

整本书、整部电影都在探讨着女性的自我价值,女性找到真实的自我了吗?

从地域上看,第一辈母亲远渡重洋,从旧中国来到美国,开始了新生活。这里没有封建教条,没有战火纷飞,似乎给自己和女儿带来了一个自由国度。

从文化上来看,第二代的女儿们接受着全美式教育,她们接受的思想文化基本上与美国人是无异的,她们已经基本上已不用或不会说汉语了,这又可以代表着她们有着不受传统文化影响而更大限度地去寻找自我的自由。

从一个崭新的社会大环境来看,第二代的女儿们不再有母亲们所要经受的父权与夫权的压迫,不再受传统封建礼仪的束缚,那岂不是她们可以更容易找到真实的自我?

是这样吗?

精美反抗母亲的虎妈教育而变的碌碌无为,丽娜和露丝在婚姻上的节节失败,这是为什么?

精美的母亲与以前抛弃骨肉的旧我抗争,不断的把 自己认为的好 强加在女儿身上,望女成凤。然而精美在美国自由的教育熏陶下反抗母亲,她在这两种教育中挣扎与彷徨。母亲对内心独立的抗争是以对另一个独立的心灵施加的强权为代价,结果是对女儿的成长造成了创伤,使得母女之间产生了深深的代沟,女儿们的心灵在畸形的教育下扭曲,成为心灵上的弱者。

从外表上,第二代的女儿依旧拥有着黄种人的肤色,这是她们的印记无法改变的,这也是最容易肤浅地将她们与白种人隔绝开的。露丝虽然与商业大亨的儿子互相相爱,但是肤色这一点,的确会显而易见的把露丝边缘化。进入婚姻后,由于种种原因,露丝越来越失去自信、失去自我,最后失去丈夫的尊重。同样丽娜以经济自由显示自己的独立赢得丈夫的尊重,但经济上得到独立就不是傀儡了吗?抛开了地域、文化和社会大环境的束缚,问题出在那?是精神上的束缚,是女性自身对自身的束缚,却并未远离。

弱者?我们拥有着充裕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优于他人的聪明才干就可以远远与“弱者”say byebye?

弱者的地位,如果是预先在心里就为自己设定了,那就势必无法摆脱,而女性的抗争首先要从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弱者,是平等的人是为自己而活,而并不是为他人、为某些物质与名誉而活。只有有了这样健康的心态,女性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对比《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一生从没为自己活过,都是在为男人,父亲或是情人,甚至不惜为此作贱自己,扮鬼脸、受虐待,完全没有自尊可言。

当然《喜福会》探讨的女性意识的流变与挣扎,与女性发现自身价值,挺起胸膛为自己活,其意义不独对女性,对每个弱者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关文章

  • 【电影】《喜福会》---弱者的地位

    四对母女、八个人、十六个故事,以地域、国别、语言、文化为经线,以时间、年轮、代沟、记忆为纬线,探讨了四对母女在两种...

  • 电影《喜福会》观后感

    ■对电影的理解: 这部电影讲述了4个女主人公,带着梦想和期望,带着自由的渴望,带着重新活出生命的期盼,来到了美国,...

  • 喜.福.会

    和女儿游曲阜,春光大好。每一寸在一起的光阴,都是喜福会一场。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爱与光明。放女儿在孔府的几桢摄影...

  • 喜福会——那些年母亲给予的伤害

    第一次看"喜福会",被电影怀旧的色调、和缓的语气,深沉的氛围吸引。"喜福会"是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们为家庭聚会取的名字...

  • 《喜福会》生活境遇早已不同,心灵的伤痛却代际传承

    《喜福会》是一部93年的老电影,4位来自中国移民的母亲组建了喜福会俱乐部,意在忘却过去的伤痛,彼此扶助,守望幸福的...

  • 电影《喜福会》——自我体认·代际包容

    电影用倒叙的手法展开,在一个个回忆的场景里,两代人、四对母女、在两个国度间的故事铺展开来。 (一)自我体认 ...

  • 从两本杂志看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反映在很多方面,这些差异在电影中有充分的展现,比如电影《刮痧》、《少女小渔》、《喜福会》等。电影...

  • 《喜福会》的希望3

    安美的妈妈、安美和Rose 安美的妈妈让我难过。她是一个大家族中的大太太,丈夫去世后,一次意外被一个另一权贵给霸占...

  • 《喜福会》的希望1

    最近贾玲的妈妈李焕英,应该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名字了,通过贾玲的穿越,李焕英告诉自己的女儿,希望她健康快乐就好,而且...

  • 《喜福会》的希望2

    林多的母亲、林多和Waverly 林多4岁时被母亲定下要在15岁时送去当童养媳,母亲10多年如一日照顾女儿,希望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喜福会》---弱者的地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uf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