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的觉察与感悟,好像对于“成年人的体面”有点开窍了。
记得小时候读《国王的新装》课文时,老师点评那个戳破皇帝新装的孩子多么勇敢,当时的我很奇怪,难道那些路人的眼睛都瞎了么?明明没有衣服,这个孩子就是说了一个事实而已。
学了心理以后,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我才明白自己一直活在“心理假想”的世界里,而不是充满人情世故的真实社会里,我也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我,我喜欢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的“看破不说破”的体面对于我,是很少体会的。在做事的层面上,体会他人的感受,换位思考,但根本换位不了呀,经常的困惑是:怎么这样呢……,为什么不对自己狠一点……
《教父》我看了好几遍,网上点评的老教父说话处事的高明之处,我经常会反复去看,但却无法体会到点评者说的意境。
但可能有那么一天,就突然“看见”了人一张脸背后的感受与心情。
比如,一个客户,放了三次鸽子,我还是一次一次执着邀请。最后发现她是愿意过来,但快上一年级的孩子不愿意,今天说孩子感冒,下次说孩子考级……她就是不告诉你孩子不想来……
还有一个客户,变来变去的想法,今天说天气热,下次说不想动。周末老公开车过来听了体验课,确定好班级与上课时间了,突然一大早发现她退群了,还悄然把你微信删除了。
细细回忆琢磨她说的话,她的犹豫,就是她无法坚持接送,哪怕就是十分钟路程,她就想出门就可以上课,在小区里找个……她说她头发都是白的,是染黑的,最近在修养……
每个人的话语背后都有自己隐藏的故事……因为关系还没有到一定程度,她不会说出她真实的原因,换位思考,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体面”呢?
“要知道你的脸多大,出去借十万块钱就体会到了。看看周围你的亲戚朋友同学,有几位愿意借你十万块,或者更多钱的?”
我一直以为自己脸很大,加上以前对钱也不是很敏感。
最困难的时候,找了个关系还算近的同学,大企业的工作,周转十万块钱,结果同学说钱都在金融投资上,他借我2万块,其他的我再想想办法。
事后想来也算正常,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你帮我,我帮你,说明自己帮助别人的也没有到位。
在最初学习管理时,霍桑的实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没有理解与体会到。当时自己的思维模式处在“听话照做”的情感隔离中,非常讨厌去察言观色。但一旦感受情绪的觉察力打开,发现也没有那么难,水到渠成的感觉。
昨天与女儿回老家,十几年不变的环境卫生,我发现十八岁的女儿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的感觉,尽管那院子、客厅到处是多少年不收拾的落满灰尘的杂物。
坐下吃饭,女儿也能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哥哥弟弟妹妹们一起,黑乎乎的小桌子边。哪怕呆几天,吃的饿着肚子,我没有听过女儿抱怨一句。
临走时,女儿突然喜欢上叔叔家的小灰狗,非要带回家,说找朋友给照顾着养。
在我看来,就是被小狗触发内心情节的一种撒娇,就像七八岁那年回江苏老家,与亲戚家一个孩子抢争那只小黑狗一样。先生在一旁又开始讲起道理。
“听锣听声,听人听音”是需要多么深谙人性呀,不仅要懂而且要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