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养育女孩 #开窍一问
“你最近一次在人际关系中发脾气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你认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再来一次,你会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需求?”
端午假期,我带着孩子去妹妹家玩了两天,到了第三天,因为自己想带着孩子去冯先生学校呆两天,刚好这段时间没有工作,可以带着孩子放松一下。而冯先生则想让我们坐着妹夫的车子直接回上海,便于他处理迫在眉睫的工作问题。两人的想法不一致发生了争执。
我背后的心理需求是刚好最近没工作,可以带着孩子去玩玩。
“你为什么不为我们的家庭考虑一点点?我们总是要按照你的安排行事!”我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挫败感。
冯先生的声音逐渐提高:“我每天都在考虑,不是我不愿意花时间,现在的工作状况你也不是不知道,你也没工作了,我双倍压力!”
“那就一两天的事情,难道就不能为了孩子稍微调整一下吗?”我几乎是在恳求。
冯先生愤怒地叹了口气:“你明白现在找到一份工作多不容易吗?我几次请假人家家长已经表现出不满了。”
“我明白工作重要,但家庭同样重要!孩子都4岁了,你陪过多久?”我已经开始哽咽了。
这时,两人的争吵被孩子怯生生的询问打断:“妈妈,爸爸,你们为什么吵架?”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两人头上,让我们的情绪逐渐平复。我抱起孩子,轻声安慰:“没事,爸爸妈妈只是有些事情需要讨论。”
冯先生转过头看了一眼,心中的怒气也逐渐消散,经过一番冷静的讨论,冯先生最终决定与家长协调时间,争取推迟次日下午的会议。这样,他就能抽出时间陪孩子玩一下。
我们在杭州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充实而甜蜜,带孩子去广场喂鸽子、湖边赏荷花、艺术学院看画展、办公室参观、校园里漫步,看着孩子开心的笑脸,也弥补了这段时间的家庭短缺。
这次争执和随之而来的和解,不仅加深了我与冯先生对彼此压力和需求的理解,也让我们意识到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何等重要。我们学会了在压力之下寻找沟通的方式,更加珍惜彼此的时间。
通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也懂得了如何在繁忙和压力之中,寻找到属于全家的幸福时刻。这种理解和支持,成为了我们家庭关系中更加稳固的基石。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也会想一下对方的情绪来自哪里?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对于他的心理压力给予共情和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