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死亡诗社》无关教育,自由只存在于心中。

《死亡诗社》无关教育,自由只存在于心中。

作者: 连木理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19:53 被阅读0次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死亡诗社》


电影结尾部分

今天想聊聊《死亡诗社》。这部电影很有名气,我在中学时代了解到其中一个片段——电影结尾时,学生们纷纷站在课桌上,齐声喊出“Oh! Captain! My Captain!”(啊!船长!我的船长!)

那时候的我,深深被这个片段震撼,心中自由之火仿佛就要喷涌而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这部电影,然而刚看了开篇几分钟,就觉得有些不明所以,再加上杂事相扰,便就没有继续看下去。

keating老师和学生

但是心中一直还挂念着这部电影,也许是结尾片段给我印象太深,因此总是难以忘怀。

直到上个月,我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看完了这部电影。

然而,看完以后,我感到的却并不是我以为的深深震撼,或者我以为的内心自由之火的喷涌而出——而是迷茫、无力、心情复杂。

电影片段

这部电影大概在教育界很知名,也引起许多人的讨论。电影给观众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一是以学校规定为核心的按部就班的教育,学生认真学习课本知识、考入名校,参加工作;二是以Keating老师为代表的,追求自由、个性、反叛传统的教育。

但我并非要借这部电影,妄谈教育。我没有资格,教育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要学习的也很多。高中班主任曾对我说:“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谈论教育,其实我们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不要什么事都扯到教育的头上。”这段话至今也影响着我的一些观念和言语。

我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说的是——追求自由的无力感,难以和世界和解而造成的悲剧。看完这部电影,之所以觉得心情复杂和迷茫,大概原因就在于此。

Keating老师

影片中Keating老师不同以往传统的教学风格,给高中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内心关于自由、反叛的种子被唤醒;他们依照Keating老师的要求,撕掉了教材中现实主义诗歌,而置身于浪漫主义,充满热情、个性地去感受生命;他们半夜逃离学校聚集到山洞里,一起朗读诗歌,一起谈天说地;他们开始充满勇气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无论是爱好还是爱情。他们。自由。热情。

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赞同的,是羡慕的,是热爱的,并且内心觉得某种尘封已久的个性将要被唤醒。然而,这却并不是一个单纯讲自由之美好的电影。它的结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走向了自由与个性——它的结局是悲剧的。

悲剧来源与何处?来源于一颗少年之心的泯灭。来源于自身理想与外部世界无法调和的冲突。来源于学会了追求自由,却没有学会接受现实(抑或说不愿接受现实)。

山洞聚会

有人说是学校教育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人说Keating老师的教育如同春风化雨,给学生们带来了心灵的改变;但也有人说Keating老师只教会学生成为理想主义诗人,却并没有教会他们面对现实的残酷。这部电影评分之高,争议之多,或许正因此,引发人们的思考。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对电影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在我看来,不管是学校的传统教育,还是以Keating老师为代表个性化教育,其实都没有对错之分。而最后影片人物尼尔的悲剧,更多的是因为其自身性格所致。尼尔太过理想主义了,他太与众不同了,也许因为Keating老师的鼓励,他太坚持自己的热爱了,以至无法与外部世界妥协,无法和世界和解。

尼尔

这并不是教育的锅。自身的性格,家庭的影响,少年的冲动……或许这些才是主要因素。以往听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只觉得是畅销书的心灵鸡汤。然而现在想来,却觉得果真是如此。看这部电影我有许多共鸣之处,但我却并不因此就热爱此片,尽管许多人都说深受感动或者深受影响,我却感到追求自由的无力感。

究竟是为理想而死,还是为妥协而生?电影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观众,却并没有给出答案,我们只能观看、思考、再思考。年少时容易意气用事,长大就是不断和世界和解的过程。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完全的自由,自由的前提是有约束。

尼尔

其实尼尔也可以听从父亲的安排,考上名校参加工作,同时内心保持浪漫和热爱,毕竟生命还很长,他在以后依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但他却不愿妥协,无法调和。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尽管这部电影让我感到追求自由的无力感,但这并不是说“自由已死”。相反,我依然怀有那一丝希望——自由和理想可以永存在心中。因此许多年来,我依然在和外部世界不断调和。

大概每一个看起来和世界妥协的人,内心都还有一座美丽的后花园,那里种着理想与浪漫,那里浇灌着自由与希望。

尼尔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一篇文艺】)

相关文章

  • 《死亡诗社》无关教育,自由只存在于心中。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

  • 睡前电影丨《死亡诗社》

    2015.1.2 《死亡诗社》以“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等之类的宏大价值观而在影迷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看来,其实不...

  • Oh,Captain,My captain!

    我的一位老师在谈论经典电影《死亡诗社》是曾提到教育的意义在于获取“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教育...

  • 《死亡诗社》:青春、自由与死亡

    作者:锦瑟 生命是个过程,有人肤浅,有人深刻。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人生状态。而汲取生命的精华,使生命有了自我,一切...

  • 满分电影“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代表了自由,自我和对抗 死亡诗社——和平的对抗,我只有我的爱,我的存在,我用我的方式去表达 沉淀在每一...

  • 《死亡诗社》:用死亡换取自由

    在《死亡诗社》这部电影的结尾,男主人公尼尔在寂静的黑夜,在父母熟睡之时,独自一人在书房中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意识觉醒和行动的力量

    看了《死亡诗社》,很有感触。顺便读了十篇影评,视角大多聚焦戕伐教育现状,提倡自由思想,阐述“及时行乐”人生观等,这...

  • 这个世界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活成什么样子就是最好的人生

    电影:《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里面的诗很美,继我读了海子的诗后,再一次体会到诗的自由,放纵,热情和彻底。 一个牙齿流...

  •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死亡,太恐怖了吧!死亡诗社什么鬼啊!为什么起这样的名称啊!既然是诗社,本该是浪漫的,何来死亡。搞...

  • 唤醒自我的教育

    唤醒自我的教育 刘宇豪 八9班 《放牛班的春天》向我们展示马修老师让孩子们自由的唱歌,而《死亡诗社》当中的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亡诗社》无关教育,自由只存在于心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bu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