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不是救助别人,而是先救助自己;不仅是能力上的超越,更应该是境界上的超越。
救赎自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化思维。
“化”是一种质的裂变,它不是简单的身份的转化,矛盾的转化,而是脱胎换骨的精神上的蝉蜕,思维上的突破。
美国全息生命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丰说:“宇宙有很多维度,人也活在不同的维度上。”我们知道的是一维、二维、三维。我们看一个东西,二维地看,都是扁的,就是莎士比亚说的,在二维空间里,“我们所有人都在同一行字里” 。
三维地看,就是立体的,看到了以前永远看不到的面向,原来立体的这么丰富,这么美。
刘丰说,在四维的状态下,看到的世界是由无数个三维组成的,而三维是由无数个二维组成的。
化,是一层一层突破局限。就像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不断升级改造一样。
人与人唯一的不同是自由度,自由度越大的人越快乐,也越有创造性。
第二,深积厚养。我们的深度与能量是“养”出来的,一点一点,非常艰辛。
“养”是要走心的。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先生说:“什么是境界?就是落到心上去,慢慢变成你的本质的那个东西。”
我们确实需要问一问,每天匆匆忙忙,什么东西落到我们心上了?雨水的凉,树叶的黄,傍晚的洒水车,清晨的鸟叫,院里的花香,四季的变迁,身边的人,远方的梦…
我在简书<急是什么>以及简书道德经〈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道德经五十三章以及《人生的捷径》。今天所思考的内容让我想起了曾经在简书中所写的与之相关的文章。
信息、知识等等,都要经过心灵的过滤,才会变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本质。庄子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逍遥游》) 。风、水的积淀,是时间的积淀,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极多的数量,但是没有用,就像催熟的水果不好吃,速成的鸡没有味一样,指标达到了,但没有酝酿。
朱熹的观书感(2)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第三,抓住时机。
《老子》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势,是环境,是一切因缘际遇,是势态、情势、机会。
我们常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庄子》书中写道,海水运行,大风兴起,大鹏乘势而飞……这确实需要有准备。
今天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机会,缺的是准备。今天人们总想走捷径,想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高的成效,那是商业思维,不是人生道路。
今天引领年轻人价值观的是网红、偶像,看到有些人一夜成名,内心羡慕,就想复制这种成功的路径。
结果往往都很短暂,付出少的成功必定是短暂的成功。所以,借势不是个问题,对势的理解才是个问题。在一次记者会上,有人问李宇春:“你的成功能够复制吗?”她说:“不能。”记者又问:“为什么?”她答:“因为没有人能够复制2005年。”势不是拼爹,不是人脉,它是一种机缘,一种环境,你要善于发现在这个环境中你能成就的事,它是天时、地利、人和。
第四,相信愿力。
鲲为什么要化为鹏?鹏为什么要飞?因为它相信有天池,并且相信自己能达到,有这个心愿,才有可能达到。
有大愿力,才有可能实现大的理想,一等人只做一等事。所以,大鹏不理会小鸟的嘲笑。心里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一定就有实现的可能,要相信愿力是一切行为的关键。
作家马明博先生有一本书叫《愿力的奇迹》 ,写游历九华山的感想,记录着自己的所到之处,思考佛与禅的奥秘。
里面写到,如果你连飞的梦都不做,那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了。相信自己的梦,发愿去达到人生更好的状态,这是一个人默默努力的动力,也是一个人战胜孤独的方式。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灵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