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老师曾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风景也有三种:自然风景,好山好水;社会风景,人情世态,人本身也是一道风景;精神风景,只有通过阅读才能领略。”可见通过阅读,可以寻到人生最美的风光,这也算是读书人的幸福了。朱老师还指出,“人的改变,从阅读开始;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家园。”阅读过的书籍,就像食物中的营养,滋养着一个人的心灵。阅读不仅可以使个人获得成长,还可以让学校充满书香气息,促进社会得到发展,让民族变得更加强大。
阅读的意义有多重要,真的不用多说。古今中外的名人关于阅读的重要性的名言数不胜数。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孟德斯鸠说:“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记得小时候,去新华书店看书,就能看到墙上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标语,从那时起书店成了我觉得最有文化的地方,沉浸在浓浓的书香气息中,觉得无比的充实。可能从小形成的习惯,学生阶段也一直喜欢阅读,工作之后也没有远离阅读,但是自从看了朱老师的书,才对阅读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发现自己对阅读并没有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曾经的那种状态只是不排斥阅读,还算不上真正的阅读者,更不符合郝老师提出的“啃读者”的条件。既然已是新网是师的一员,就要从啃读做起,在啃读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笔端,哪怕写得就像白开水,索然无味,也要坚持,就像郝老师说的,写不出来也要坚持写,写着写着就会找到写的方法。我想没有练习就永远不会写出一篇文章,犹如练习游泳,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纵观自己的阅读历程,阅读的书籍分为四类,一是师范时代的文学名著,读了一些,但都是粗略阅读,小学时没有更多的阅读书籍,只有一本作文书,就点亮了阅读的星星之火。初中时光学习紧张,就没有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的浪漫期属于空白的,因为没有经过充足的浪漫期,书籍中的营养几乎就没有滋养到生命和心灵。二是初为人师的教育理论书籍,算是教育类书籍的浪漫期,通过对教育类书籍的阅读,也算是一种补课,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三是初为人父的家庭教育书籍,学习如何做父母,不断践行书中的内容,改变家庭教育理念,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父亲。四是工作变换后的教育管理类书籍,由最初的教师素养类的书籍和教学类书籍,到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和校长专业成长类书籍,对教育类书籍的阅读到了综合期,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如何将好的教育推广到学校,让学校师生受益。阅读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现在不再是东翻翻、西看看,而是集中精力,把时间都放在研究领域的书籍上面,读着读着,书桌上的书都是与家庭教育、阅读教学、沟通等方面有关。
阅读不分年龄大小,所有人都需要在阅读中汲取成长的营养。教师需要在阅读中更新理论知识,促进专业成长;父母在阅读中学会正确育儿之道,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更需要阅读,通过阅读,可以为一生打下丰富的人生底色。有一句话说的好,人最难的就是看清自己的内心。但是通过阅读,就可以实现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照见自己的内心,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顽强的心灵。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认识社会乃至世界万物。在阅读中,可以和作者对话,通过作者的视角,探索自己的未知领域,和更多思想发生连接,在连接中创造无限的美好。高尔基就曾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的确,通过读书,可以实现个人的生命复盘。
阅读不仅可以习得知识,而且还能收获成长。阅读犹如种田,只要坚持耕耘,终会等到丰收的一天。那一天,收获的不仅仅是内心的喜悦,看到的还有更加美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