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思宇Sophie
@秋叶 大大在微博上说要送这本书的时候,当时我以为这只是一本详细教你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书。当时我转的时候回复如下,大叔说看在我准备用PPT做读书分享,所以就送了一本给我。但是,当我昨天在回家的路上读完这么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时间统计法”还有更多深意。
书中柳比歇夫所用的时间统计法其实是一直最最简单的坚持和分类整理。关于这一点实践,大家可以去公众微信号:秋叶PPT,看秋大大周末随笔15、17、18、19和20。这里暂且不再赘述。今天我想说的他这个人。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全部都是对他的敬仰。我想就以书中的几个标题展开我的感想吧。
【简朴的生活】他不需要很多大家公认必须的东西,比如豪宅,精致的装饰品。他只需要一个放书和工作的宁静安谧的地方。他是自由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推崇精英价值观所附带的一切评估品,包括房、车、收入、职位等等。人们在职场争夺高位,在学校争夺入党和奖学金。人们被太多外在的东西所束缚,追求被社会认同的价值观,渴望得到社会认同的地位和名望,却遗忘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追寻的东西。生活,只要身体健康,衣食住行有保障,其余再多都是附属品,是可有可无之物。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你的心呼吸自由的空气?
【保持独立的考验】 为了自由保持独立, 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他用实地考察证明有关部门对虫害统计的“缺乏水平”,却遭遇取消他博士资格,之后又被平反。多少人,在被人污蔑以后会心平气和?我想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都会气得直跳脚吧,可是柳比歇夫没有。博士,只是一个标签,标签只是对你水平一个方面的反映,没有这个标签你还是你,你所拥有的学识和能力没有因为标签的取消而改变,又何必生气呢?保持独立意味着不去迎合当下的要求,不去关注这个院士怎么说,那个院士又为什么获得了奖金,这个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的风格,那个受众希望读什么样的文章。独立是要付出代价的,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独立?我们都是在与独立妥协中生存,其实适当和独立妥协也是有一定的益处,所谓曲线救国嘛,但是在妥协的时候,也别忘记你的初衷。
【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 柳比歇夫始终保持着独立的生活态度,他用时间统计法检验自己的一生,实现自我认识并不断超越自我。他所做的几乎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的一生,最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时间。很多人一生追求名利,听不清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和时间建立联系,成为时间的朋友你才能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爱自己的家人更好的享受人生。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像柳比歇夫先生那样在儿子去世后依然保持着大量的工作(可这又何尝不是将悲痛化为动力呢),但是学会时间管理,可以让喊“忙”的人,有更多时间学习自己所热爱的领域,有更多时间去陪伴家人。可以让总是“自怨自艾”的人,重新振作。回顾柳比歇夫一生——败血症、肺结核、伤寒、几乎被捕、飞机失事。。。他也是一个凡人,也会经历事故、病痛甚至阴谋和生离死别。然而这些并没有成为他沉沦的借口,虽然疾病缠身,但是由于“时间统计法”科学作息时间,他很长寿活到了82岁。
很多人对他质疑,诋毁他,也有很多敬仰他尊敬他。我想那些诋毁他,把他说成一个疯子的人,只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能做到柳比歇夫先生这样,不仅需要强大的自控力,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而大部分人被太多事情所牵绊,看不清方向只好浑浑噩噩过完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方法,不管怎样都应当思索自己的生活应该怎样度过,你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当然也别忘了分享和回报社会。
柳比歇夫每天都在进步,每天的自己都在超越之前的自己,每一天的他都是“新”的 他。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一颗有思想的芦苇。生命很脆弱也很易逝,唯有精神长存。过的很好的一生,等你人到暮年蓦然回首不会遗憾不会纠结悔恨当初自己为什么。。。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柳比歇夫虽然没有建树丰功的伟绩,可他的建树要比功绩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的很好的人生,一辈子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要知道所谓的丰功伟绩,也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标签而已,有没有又有何妨呢?
“时间统计法 ”最最简单的开始,就是记录你每天所做每一件事情的时间,然后总结分类改进。我已经开始行动了,你呢?我的“时间统计法”PPT会在这个星期做好哒~让我们一起有效管理时间,做时间的朋友,像大师致敬吧:-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