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作者: 道严 | 来源:发表于2019-09-24 20:09 被阅读0次
知足常乐

什么是知足?什么是知足常乐?如何才能实现知足常乐呢?

关于知足常乐一词,普遍的误解是:凡事适可而止,要知道满足,或者是要安于现状。这种理解似是而非,很难让人信服与实行。

道严认为,要理解知足常乐,宜从两个立场:即从圣贤关乎先天本心和后天人类欲贪两个层面分别解析,进行综合理解,才容易明了。

人分先天本心和后天人欲两个层次,中华圣贤一致认为:人的先天本心是“惟精微一”或“本自俱足”的,虽然无形无相,但可以无中生有,能生万法,这就是人的先天本心本来圆满俱足。所谓知足,就是知晓人人有份、人人本来富足无缺。

从人的后天人欲层面讲,因为人不明天道之理,不知晓人人本来富足无缺,因此常常无明妄想,希望向外追求名利权势等,主观造作,自以为是,而且常常贪得无厌。而欲望是无底深渊,所以不明理的普通世人是难以获得满足的,俗称不知足。

知足常乐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四章和四十章先后写道:“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前一句意思是:所以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招来屈辱,知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引来祸患,可以长久。后一句意思是:所有的祸害没有比在利益面前不知足更大的祸害了,人如果贪得无厌就会招致过患,所以知道人人本性本来俱足,就是最大的满足,这样才能常常感到满足快乐了。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中国禅宗慧能大师都认为人的本心自性本自俱足,能创生万有。圣人王阳明也认为人人皆可为圣人,说的也是人的先天本自俱足,心外无物,心物一元。

因此,佛教认为世人都好比是捧着金饭碗到处乞讨、求人施舍钱财而不懂得向本心处用功修行的可怜人。世人因为不知道真相,所以妄想妄为、到处流浪、既便得到了食物钱财依然难能满足的人。

老子的《道德经》正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为了帮助世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而写的。

因此,要明白人的后天欲望永远止境,不可能得到满足。除非人们尊师重道,通过修养德行,运用老子的三宝,化除过多的贪欲,参透大道,才能体验本自俱足的真理。

具体来说,修养自身的德行要永不知足,直到证道成道为止。而对于世间的名闻利养这些身外之物,要懂得克制欲望,这样才能实现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相关文章

  • 知足常乐

    再一次扭转自己的病态心理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 2020-01-06

    知足常乐 现如今,听到最多的一句安慰人的话,就是:知足常乐。以我对知足常乐的理解,就...

  •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在心中,幸福在知足常乐中,十年春雨秋冬,时间考验一切,时间证明了一切,知足常乐才幸福,同心才幸福,知足常乐...

  •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文/孟祥忠 知足常乐 是灵丹妙药 知足常乐 是每一个人的未来

  • 澳门游记

    知足常乐

  •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 感悟

    知足常乐

  • 知足常乐

    什么是知足?什么是知足常乐?如何才能实现知足常乐呢? 关于知足常乐一词,普遍的误解是:凡事适可而止,要知道满足,或...

  • 知足常乐,不知足常喜

    知足常乐,不知足常喜 俗话说:知足常乐。即: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一说到知足常乐...

  • 习拍_觅食

    摄影:知足常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足常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iv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