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傍晚适合散步,独自一人,听着音乐走在清香四溢的公园,乐哉悠哉。
突然手机响起,一看是一个多年的老友来电,他问我:现在有空聊聊吗?
听他说因为压力过大,刚从令人艳羡的大国企辞职,其实2年前他就提出过不想干了,但是家人朋友不支持,就撤回了申请,2年间,来自工作和上司的压力让他一直想逃避,今年3月总算辞职了。听了他的心路历程,我非常理解,因为现在的人压力不是一点点。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抗压力的书,颇有感触,想和身处各种压力中的人们分享。

《如何成为一个抗压的人》。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道格˙亨施。道格˙亨施是美国资深的顾问、高管教练和培训师,他和著名的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合作开发了一个网站,致力于帮助成千上万的人增强心理抗压力和幸福感。
这本书被 宾夕法尼亚大学力荐为积极心理学课程。是作者四十年经验的巨献。
它是一本易读指南,能让我们从容应对生活节奏极快而又相互连接的社会。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智能化越高,我们越忙,总是处于“在线状态”?收入越高,我们越想换大房子、好的车子,总是想赚更多的钱而时刻处于处于忙碌状态?越想工作-生活平衡,却越是忙忙碌碌。。。如果你想摆脱这种状态,本书能让我们在光怪陆离的社会面前从容应对。
原文一:
探寻压力的源头
这项抗压力的研究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我们发现,更多的财富的确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更舒适的生活,但这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最终我们失去自控力,在攀爬财富阶梯的道路上损耗自己的身体。第二,我们的期望越来越高,开始超出现实。生活节奏变得更快,而我们却希望事情变得更加容易。因为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财富,需要参加更多的活动,因此不可避免就有更多的错误发生。而我们却不去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因此失望就在所难免。
说起“压力”大家会想到什么事?
房价上涨、孩子择校、升职、多赚钱、老人家催生二宝。。。
提到“抗压力”大家脑海中将会浮现哪些词?
坚强、坚韧、活力四射。。。
是呀工作、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让我们压力倍增,最典型的是我们为了追求给自己和家人营造舒适生活而付出的代价,以及我们对自己对别人寄予过高期望,这些都是导致我们产压力的源头。
想要追求舒适生活,我们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工作上,这势必就会透支我们的健康(身体和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引发我们的疾病;当下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却希望自己都能掌控自如,结果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当发现自己无法掌控时,就会失望,压力也越来越大。
春节回了趟老家,和堂弟堂妹们小聚了一次,酒足饭饱后,和我关系最好的堂弟请我去他的新房子喝茶,看着装修一新的大公寓,我忍不住翘起大拇指赞叹道:哟,这小日子过的,比老姐我好了不止2倍啊。“哎,姐,老弟我压力大啊”堂弟长叹了一声说:自从你弟媳辞职做小生意,钱赚的一天比一天多,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18年底刚换了新房子,就盘算着19年年底换车,房子还欠着贷款,我每月的工资就那么小几千,拿什么换车呢?虽说她现在赚的钱比我多,但是家里的、孩子的开销每月都需要付出一大笔钱,真不知她怎么想的。
看着他苦恼的样子,我也只能宽慰他说:也许,这样的追求是她赚钱的动力,平时你多关心关心她,她也不容易,换不换车,年底看收入再定。
现实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从我们的原文中得知:
压力来源于:
一、想要拥有舒适生活就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是造成我们倍感压力的原因之一;
二、在快节奏的当下,期望越高我们就需要投入越多,犯错的几率越大,失望也越大,这是压力倍增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当然,对生活有追求的人多少都会有压力感,安于现状的人群相对来说幸福感要多些。
俗话说:压力就是动力,但是,压力太大,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个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很大的困扰,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那么如何提升我们的抗压能力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原文片段二。
原文二:
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设定期望值。
做任何决定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你要特别谨慎地区分,别人对你的期待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要将别人的期待转变为促使自己改变的动力,而不是画地为牢的压力。
与期待有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你如何设定自己的期望值?某些研究表明,设定的目标越高,取得的成就越大。我试验了多年后发现,事实上,树立高目标,并不能让我取得更高的成就。然而,我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却受到了鼓舞和激励。还有一个研究对此做了一些补充说明,加里埃尔·厄廷根建议我们在做自我提升的方案时,要将途中可能遇到的坎坷添加到计划中,并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每天或每周给自己设定小的,可以实现的目标。这就如同每天给自己打分一样简单,分值从1到10,然后花上几分钟写到日记中去。这能让你充满动力、专心致志地修行。
作为社会人,我们一直背负众多的期待,有的来自我们自身,有的来自家人,有的来自同事。。。面对这么多的期待,我们就会忍不住给自己设立众多的目标,当这些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压力就与我们同行了。
无论是自己期待还是被期待,最初我们都会感到开心,如果不理智的对待,我们就会陷入其中,不停地树立过多或过高的目标,总有无法实现的时候,于是挫折和失落感轻则让给我们感到压力倍增,重则会引起我们的抑郁,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厘清期待的源头、分解目标势在必行。
记得去年女儿美术高考成绩下来后,她的得分低于她事先的心理预期21分,作为父母的我们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沮丧地说:妈妈,我不想参加高考了,干脆直接报个大专吧!听了她的话,之前我内心的火气一下子消失了,因为感受到了她正在承受的压力。于是,我说,来坐在妈妈身边我们聊聊。
妈妈:什么原因让你想放弃高考?
女儿:美术得分太低了,而我的文化课水平一般,参加高考肯定不你行。
妈妈:高考到19年6月初才考,还有半年的时间可以努力一把的。
女儿:我想上的大学肯定没戏了,还不如选择大专呢。
妈妈:那,你想上什么样的大学?
女儿:我上次和杨老师说,我要考XX大学的,现在泡汤了。
妈妈(内心独白):XX大学?嗯,是有点做梦了
哦,那个大学对于你来说的确有点难度,咱们试着降低一下要求,咱们常州周边的城市有很多不错的学校,都可以选择的,再说,爸妈也没有要求你一定要上XX大学呀。
女儿:嗯,我考虑考虑
妈妈:爸妈是非常相信你的,只要把握剩下的半年时间,你一定行!不经历高考的人生会有遗憾的,咱们一起加油,好不好?
女儿:好吧
妈妈:来,拉钩!
女儿笑了起来,太幼稚啦。
其实,对于考什么样的大学,我们对她真没有过高的期望,是她自己设定了太高的目标,也许她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是为了让她喜欢的老师开心,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这个大目标设定的时候,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所以心里压力大是在苏难免的。
所以说我们做决定之前要厘清:
一、这件事是我自己期待去完成的,还是因为别人的期待而想去完成?
厘清后,我们会发现,有一种动力在支撑我们,于是我们制定行动目标的时候会非常快乐!。
二、为了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把大目标分解,可以是日目标,可以是周目标等。分解好后,及时行动,并时刻检验目标的完成情况,完成了就表扬自己,没有完成的话可以分析原因,找出应对的办法,这时的成就感会让我们加速前行!
这些办法适合所有的人(当然除了呀呀学语的孩子)。
原文三:
变通思维助我们活的更灵活
几年前,我的儿子们在休息室里玩摔跤,我转头去看他们是不是玩的太过于粗鲁。就在那时,我最小的儿子一拳头直直落到大儿子的头上。确认好大儿子没事后,我把小儿子交到了厨房。他的两肩耷拉着,一脸顺从的表情,脱口而出:“爸爸,是他先打我的…”我等他说完,然后走到寄居蟹那里,将它从笼子里提出来,问我儿子:“当一个人将手指放在螃蟹附近,它会怎么做?”我们都认同螃蟹会立即溜回自己的壳里。我接着解释了螃蟹实际上在刺激和反应上是没有选择的,他的大脑就跟纸上的逗号一样大。“你跟螃蟹的区别,”我说,“在于你做出的选择。”
这对你们同样适用。下一次当你觉得自己被迫做出某种行为,你感觉徒劳无益或者你认识到你没有充分考虑可以进行的选择时,试试以下的步骤:
暂停。无论你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仅仅是暂停。思考你的心理状态,专注于你的脑海里的想法,不要评判它们是好还是坏,仅仅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
思考。放慢思考,自己对于下一条想法、下一句话或是下一个反应是有不同选择的。
选择。不要像那只寄居蟹一样,你需要选择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根据你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的行为并非出于我们的自愿,为了不做徒劳无益的事情,我们可以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做出选择前,我们最好跳出事情本身做一个观察家,想一想下一步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然后再做选择。
身不由己或没有准备就做某些事,会让我们充满无奈和压力,这样的后果是要么没有成就感,要么做不好。
表妹说:去年下半年,公司体系审核前,领导强硬布置:让她把体系相关的法律条款梳理一下有无更新,她内心是抗拒的,因为她以前就声明过,她只熟悉人力资源和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于化学、环境等方面的可以让公司专门负责体系的部门做。当时没有人表示异议。现在命令她做,她也只能被动接受。在花了很多时间上网查询,核对了近200款法律法规,在体系审核时,因为有一个关于交通的条款没有注明更新版,被审核老师提出,当时她内心非常不舒服,非常心疼自己花费的大量查询时间。
从这个原文片段中可以看出当不得不做或匆忙间做一件事之前,我们需要:
一、先缓一缓。跳出自己当下的思维,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专注地观察这件事。
二、用心思考。想一想,我们是否有新的想法?新的反应?新的选择?
三、做出选择。勇于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出最佳选择。
想做一件事而又犹豫不决或者被迫做一件事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办法。

作为社会人的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面对很多压力让大家,只要我们能够厘清压力的来源,通过分解期望值、变通思维来缓解压力,就会提升抗压后的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