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葩说》第六季这期的辩题是:毕业后过得很拮据,父母愿意让我们啃老,该“啃”吗?
双方辩手分别从‘拮据’、‘愿意’、‘啃老’甚至‘啃’上这几个词上,作出了不同的诠释,妙语连珠,而后导师罗振宇又从该不该上立论“可以啃,但不应该”,很是精彩,对此我也想说些自己的看法。
01
首先,我觉得该啃。
我们之所以生活到现在,都是啃老的结果。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初期,是完全依赖于父母的,雏鸟破壳而出后,会本能地张大嘴巴,等待父母的喂食;牛羊出生后需要父母的奶水哺育;就连强如狮虎的顶级捕食者,它们的幼崽出生后,依然需要父母的喂养和保护。

记得上次我回乡下,奶奶家的母鸡刚孵出几只毛茸茸的小鸡仔,叽叽叫着跟在母鸡后面,寸步不离,我本来想捉一只放在手心仔细端详,可愤怒的母鸡气势汹汹的昂着头,支棱着翅膀,让人根本无法靠近。如果没有母鸡的保护,恐怕小鸡们早已成了猫狗们的腹中餐了。
事实上,我们从小就是从父母的呵护中,一点一点啃过来的。
02
感叹过母爱的伟大,我意识到迟早有一天,我们也要学会独立,慢慢从父母的庇护中走出去,亲身体会这个世界的冷暖,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独立是很美好的一件事,自由、踏实且随心所欲。我们常听人说,成熟的人要学会自立,没错,我们总要自立的,可什么时候才算成熟?大学毕业吗?难道一走出校门就要和成熟划上等号,从此不再接受父母的帮助吗?
不是的,我们很多人都会啃父母一辈子的。
父母比我们早出生二十几年,我们出生,他们已为人父母,我们青年他们壮年,我们壮年他们却步入老年,父母始终走在我们前面,他们早我们二十年的生活经验,是需要我们一直学习下去的。

我们也许读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文化水平比父母还要高,可生活上呢?
有人上了高中还不会自己洗袜子,有人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还有人二三十岁没有对象,需要父母安排相亲,操办婚礼,帮忙带娃。
这不都是在“啃老”吗?
03
有时候,父母是需要我们啃的。
人都有一种自重感,这种自重感说白了就是被人需要。如果你的另一半对你说:离开你我一样过得很好,你可能会觉得很失落,原来对方并不需要你,离开你一样很快乐。
父母也是如此,如果你很独立,独立的像只金鸡,完全不需要父母,那么父母会因此而开心吗?
其实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父母需要孩子对他们的依赖。

很多人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回去无非是过节、想吃母亲亲手包的饺子了等等,父母也许会假装不开心,说又回来干什么,你这么忙,老是往家里跑多耽误工作,其实他们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孩子需要的,自己对儿女还有用,这样的手工饺子是外面用钱买不到的味道。
人都有被需要的自重感,就像《寻梦环游记》中那段关于死亡的话:真正的死亡,是被人遗忘。
而真正的失望,是不再被需要。
所以,放下面子,放下所谓的自尊心,大方向父母表示,虽然我们长大了,可生活上依然需要他们的帮助,我们要啃他们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