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文字之光团队第三期主题写作活动,“放飞”指的是形式不是主题,与以往不同的是,接龙性质,给出一段,在文章任何部位有机加入,完美衔接。这段文字如下:
我抬起头向上推了推眼镜,确认过路标上“英才街”三个字,呼吸开始变得局促起来。我将手压住胸口,眼睛早已从街道左边扫过,又转到了街道的右边,林立的高层建筑渐渐被撕开一个角......
拿到这段文字,一望而知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至于其他的,脑袋一片空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才”二字,就联想到一位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才子,回到了曾经居住的地方。其他的情节仍毫无头绪。
在小组讨论环节,微语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大家析题,谈感受。王大珊老师跟我们一组,他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最关键的是人家的同学中真就还有这样的牛人,受过国家领导人接见的。
讨论结束时,我跟王老师玩笑,您写这个素材吧,我再重新想一个。
自己没有高大上的英才同学和朋友,只好继续搜寻关键词,接着分析“呼吸急促”“手按胸口”两个动作,说明主人公很激动,也可能是痛苦,往事中一定有一些郁积的情绪。
眼看着截止时间越来越近,我极力在脑海中搜寻,忽然灵光一现,决定把自己刚刚写的一篇小短文利用起来,把这个提供段落加进去衔接起来。
想法是不错的,可问题来了,我的文章是第三人称,短文是第一人称。上下两段直接脱节,被微语主编称之“硬伤”,后来,好容易想到插入日记体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小组讨论环节,组员们给予了我很多鼓励,也提出了一些问题。王大珊老师认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风格不一,前半部分侧重描写,后半部分主要是叙述,节奏过快,建议压缩前半部分,或者细化后半部分,白垩纪方言建议如何前后呼应,90后小朋友海人渔舟也献计献言。
后来,我还是突破文章要求的3000字要求,写了3300多字,基本上理顺了文章的脉络和语言。
没想到,微语主编和内容部的老师还有后续,在荔枝微课APP上让优秀作者做分享,这可难坏了本人,要知道,本人对自己的讲话能力一向极为不自信,从来不用语音,一下子赶鸭子上架,很为难很忐忑。
迫在眉睫之际,经盛唐气象主持人指导帮助,还是磕磕绊绊做了分享。下来反思,觉得不足之处还有很多。
结营仪式,当晚,才知道居然在文字之光大群里,还有作者语音分享环节,因为当时在加班,匆匆赶制了一张图片,用惠特曼的诗《大路之歌》表达自己的心意。

结营仪式上,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颁奖环节,看着印有自己简书名字的证书,那种欣喜一点也不比现实中获奖少。那一刻,构思时的愁肠百结,写作时的百转千回,修改时的千锤百炼,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后来,弗花编辑联系我,微语主编提出建议,这篇《把你的手给我》作为文字之光推文,上了排行榜32名,并被登到“文字之光”微信公众平台。
还忘了说,这次写作活动的奖品是蒋坤元老师赠送的一本书。还获得太湖徐徐风老师发来的150贝。都属于意外的收获。
巧得很,获奖那天,还同时获得S2日更王者称号,表明自己在简书日更不辍已经七个多月了。挺开心,这是几喜临门啊!
在简书,遇到很多好的团队和简友。感谢他们,并把这些作为自己不断前行的力量。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