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论与“情景融和”论
一、王夫之对诗歌的本质和特征作了比较深刻而精辟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新见解。
1、诗歌是人的“心之元声”之体现。强调文学应当是人内心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反对死法定法,主张要有独创性。他企图把抒写性灵和温柔敦厚调和起来,主张一种高雅的性灵论。
2、诗家之理和经生之理(生活规律的认识)是不同的。在强调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感情时,没有把它和理对立起来,主张情理融成一片。
3、对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发展。强调诗歌的情应当是积极的、健康的,必须具有“动人兴观群怨”的作用。
4、 他认为诗与非诗的标准,即在于可不可以“兴”。
二、特別突出地论述了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关系问题。
1、他所说的情景关系,和一般人理解的借自然景色抒诗人之情不完全相同,他所说的“景”的概念,含义比较广,不仅是指自然景物之“景”,而且也指社会现实生活之“景”。所以有“景之景”、“事之景”、“情之景”、“人之景”等等,即是说诗歌可以描写自然景物、社会生活、感情状态、人物性格等不同方法来构成艺术形象。情景交融实际上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外界客观景物的和谐统一,即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现实生活的和谐统一。
2、王夫之论情景交融比别人更深一层的地方,是他看到了在文艺创作中情景从一开始就是同时产生而不可分离的。
3、王夫之提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按照其构成特点,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情景交的最高境界是两者“妙合无垠”,难分物我的“物化”状态。
(2)、一般情况下的情景交融,大体可以分为“情中景”和“景中情”两类。
“景中情”以生动地写景为主,是指比较客观地描写自然和社会生活景象的过程中,能比较隐蔽地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方法。
“情中景”以深切地写情为主,是指诗人直接抒写自己强烈情感轻中,来创造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使诗中描写的物象都带上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而掩盖了客观物象本来的面貌。
三、在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诗歌艺术境界方面,王夫之提出了“即景会心”的“现量”说。王夫之十分强调作家丰富的生活实践之重要作用,认为作家对自己所描写的现实生活,必须要有亲身经历际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