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ux
【02】让信息更容易查找和理解

【02】让信息更容易查找和理解

作者: skyuknow | 来源:发表于2017-04-06 10:43 被阅读19次

用户使用不同的访问渠道与各种不同情景中的信息环境交互,而且他们对环境的体验需要在这些渠道之间保持一致。设计师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全面思考作为系统的一部分解决方案,目标是让信息更容易查找和理解。

在学习“为查找而设计”和“为理解而设计”之前,先了解一下构成信息架构的三个要素。

信息架构的三个要素分别为:用户、内容、情景。

情景包含:商业目标、资金、政治、文化、技术、资源以及限制。

每个组织不同所以情景也不同,要了解商业情景,把信息架构与企业目标、策略等情景的东西结合起来。

用户包含:受众、任务、需求、信息搜寻、行为、体验;

讨论“用户”时,讨论的是人,有欲望、需求、关心的问题和弱点。“用户”是将要使用你信息环境的人。并且现实中的喜好和行为差异在网络中也会转化不同的行为。

内容包含:文档、应用程序、服务、模式,以及人们需要在你的系统中使用或查找的元数据,专业术语把这些统称为“材料”。

内容会有一些相关信息生态的因素:

所有权:信息是谁生产、谁审核,谁可以查看等等。角色的权限;

格式:不同格式的内容在存储、归类、管理的时候都不一样。比如让用户上传文件也都需要限定格式pdf,word或者jpg;

数量:不同数量级的架构方式不一样。涵盖的内容有多少,你的系统有多大;

结构:内容的结构粒度是什么。比如百度文库的基本粒度是文档;

动态性:内容的更新频率,增长率,周转率等,增加多少内容或多长时间过时,比如京东首页的banner多久换一次。

元数据:系统中描述对象的元数据。比如描述一首歌的元数据有歌手、歌名、专辑、风格种类等等。

为查找而设计

为查找而设计是关于精心组织信息的结构,使其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做信息架构时不同的信息需求不同,查找行为也不同,要有区别的对待;

信息架构的前提就是用户有信息需求,并且信息需求通常千差万别,所以用户查找信息的行为也是各种不同。

关于查找的几个不同模型:

魔法模型:逻辑简单,认为用户的行为和动机都是理性的、可预测的,查找信息仅仅是算法的事。

弊端:

情况比较少;

只关注了用户与信息架构交互时候的情况,对于用户产生交互行为的需求没有考虑,对于用户本身的已有经验也没考虑;

认为查找信息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忽略了人性化的客观事实。

任务型产品的体验衡量和信息型产品的体验衡量不一样。

捕鱼模型:有四种常见的信息需求。

完美的捕鱼-已知条目搜索

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如何描述,知道去哪找它,这就是已知条目搜索。存在但是情况非常少。

碰运气式捕鱼-探索式搜索

希望从查找和浏览的过程中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并没有预期具体,只要有用就可以。探索是搜索是开放的,没有标准答案。

一网打尽-无遗漏式研究

想要一切,千方百计地想找到所有相关信息。

专注刚才逃走的那条鱼-重新搜索

工作时间看到一个有趣的网站,收藏后下班重新搜索,这就是重新搜索。

信息搜寻行为

搜索、浏览、询问是查找的方法也是信息搜寻行为的基本构件。

搜索:文字搜索、图片搜索、语言搜索等等。用户通过一个已知项表达出自己的需求,然后系统反馈出很多结果。

浏览:按照产品设定好的信息结构来获取信息。

询问: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在线提问等搜寻信息。

不同行业的信息搜寻方式出发点也不一样。

信息搜寻是整合和迭代的过程。

整合是将搜索浏览和询问整合到一个会话里,用户在一个会话里会在三种模式间不断的切换。

迭代是上一步的搜索结果会对下一步的搜索行为产生影响。比如你要搜索信息架构,一步一步的搜索过后,最后结果你在知乎上关注的一个懂信息架构的大牛。

整合和迭代对于“探索式搜寻”最为有效,因为用户只有模糊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诉求,容易被结果影响。

信息搜寻的三种模型:

采摘模型:用户从一个需求开始,提出一个信息需求(一个查询),然后沿着系统的路径迭代移动,并在过程中采摘草莓。过程中,用户逐渐了解到需要的信息,以及系统可以给到什么信息,就会修改自己的信息需求。采摘模型模拟人脑的工作模式。

珠型增长模型:类似于现在的大数据,根据用户的搜索关键词推荐相关的信息或内容。

两步走模型:比如企业网站和内部网络会使用“两步走”模型。此模型用户的搜寻行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了解信息需求和搜寻行为的方法:

搜索分析:通过分析大量的真实用户数据,从而诊断搜索性能、元数据、导航和内容等问题。看数据看行为看结果。

情景式调查:是搜索分析很好的补充。在用户所在环境下看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得来的数据要相对真实。看观点看过程找原因。

搜索分析和情景式调查两者结合起来才有用,就像做设计要数据结合用研一起。

为理解而设计

信息场所:不同的场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在信息架构中信息场所就是情景。

信息场所的相关概念:场所感、信息场所、场所的结构和秩序、类型系统等等。

场所感:不同的场所给用户不同的感受,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比如厨房做饭,书房看书。场所感可以运用到数字世界中。

现实世界的场所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认知和标识来判断当前场所是干什么的。比如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场所是相同的,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区别。

信息场所:现实世界中的场所感可以带入到信息环境中。可以通过界面中的语义元素了解我们是在什么场所。

信息架构要保持一致性的组织原则,因为不同于建筑环境,所以可以通过语义结构来保持一致性。

结构和秩序:显示系统各层级的逻辑关系和重要程度。

节奏感:空间内场景的节奏,人们对信息的某种潜意识的认识或定位。节奏感可以改变用户感知信息的方式。

信息环境的设计可参考建筑设计中的速率变化分层。设计时要保证信息环境在低层次的不变性以及高层次的灵活性。

对信息场所、环境的设计能够让用户更容易的理解信息,从而更方便查找。反之亦然。

相关文章

  • 【02】让信息更容易查找和理解

    用户使用不同的访问渠道与各种不同情景中的信息环境交互,而且他们对环境的体验需要在这些渠道之间保持一致。设计师为了实...

  • 交互设计的基础——信息架构设计

    只要我们正在处理被人类使用的信息环境设计,我们就需要构造该信息的工具和技术,让它可以更容易被查找和理解。 产品架构...

  • 《信息架构》学习笔记4

    网站的设计者通过信息架构的精心设计,让用户更容易查找到“需要”的内容,也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到网站提供给到用户的“内容...

  • BEM 命名法

    【前言】BEM 是一个简单又非常有用的命名约定。让前端代码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更容易协作,更容易控制,更加健壮和明确...

  • 扼杀梦想的并不是别人,有故事的人生也不一定精彩

    VUCA时代特别容易让人产生焦虑,信息多的根本来不及看,更别说理解和吸收。在格子间里挤破脑袋不惜996,711,口...

  •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科技带来了信息的大爆炸,我们现在需要有意识的将这些信息转换成大脑容易接受的形式来理解,故事能够让人际交流信息更丰富...

  • 《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第二版)笔记三

    Chapter Three我们探索和利用视觉结构 组织精练、具有结构化特点并遵从图形设计规则的信息,人们更容易理解...

  • 如何表达更容易让他人理解

    讲话是即时的,比起文字表达,它更考究听众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一旦过于复杂,听众就可能跟不上。因此,得体的讲话势必会...

  • lesson 5 查找资料

    查找资料 高效阅读 理解信息 记忆信息 形成体系 有效练习 明确学习目的,形成感性认知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背景你为什...

  • [Android]创建图片

      Android开发中经常需要创建图片,而且从表现上来说,图片信息往往比文字信息更直观,更容易被人理解。所以创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2】让信息更容易查找和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la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