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成功秘诀?学会向3亿用户低头
(结构:问题,背景,冲突,答案)
1990年到2000年的中国,大家都比较穷,穿的用的不分阶层,就像进了澡堂,你我都是一个样。服装市场只有杂牌货,没有连锁服装店,即使如此你仍喜欢讨价还价。看盗版的电影、磁带、光碟,上网下载免费音乐和txt书籍。
到了2015年,你读网络小说要付费,看在线电影要办vip,也不好意思买杂牌衣服了。为什么盗版货和便宜货就不受欢迎了?国人都变得这么有钱了吗?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不断升级,社会阶层不断分化,有钱的更有钱,也更愿意花钱了。各类媒体平台充斥着”高端“,”品质“的信息。金钱即代表地位,代表权利,代表主流。为用户提供有“品质”,有“面子”的商品,成为各大电商平台主流。
我们也因此忽略着3亿多的“低消费”群体,他们停留在20年前的消费情形。我们习惯向上看,很难用向下的姿态找到他们的身影。就像你在小区住了多年,却不知道你楼下的人长什么样,做什么的。
群体不同,看待商品的标准不同。假货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人性问题。《我不是药神》里的病人,买不起正版药买“假药”,只是为了活命,他们有错吗?投入巨大研发经费的药企,赚取利润,维持研发使命,他们有错吗?两个不同立场的群体,自身的需求都是合理的!
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都值得尊重。京东、唯品会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生活的时候,3亿用户却选择在拼多多为自己的生活补充色彩。
三年的时间,拼多多完成了从成立到在美国上市,堪称奇迹速度的背后,是背后3亿用户的力量。数据统计,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量为3.43亿,4个中国人里,有1个在用拼多多。
拼多多的用户在哪里?你突然在微信收到好友的链接,里面写着“拼多多帮砍价”,你曾不屑打开,直到你发现自己也有曾达不到的“高端”,您也便低着头,成为了其中一员。
原文【Day13 改稿】作业《这个疯狂的时代》
出处:左岸读书
作者:套马杆的汉子
三年的时间,拼多多完成了从成立到在美国上市,堪称奇迹速度的背后,是背后3亿用户的力量。根据上市后的数据统计,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量是3.43亿,相当于每4个中国人里,有1个在用拼多多。是不是好奇,拼多多的用户在哪里?身边根本没人在用拼多多,只是偶尔在微信收到好友“拼多多帮砍价”的链接。
(拼多多的产生)(用户是从哪儿来的的?)
在比较贫穷的1990年─2000年之间,那时候没有连锁服装店,都是服装市场的杂牌货,可以讨价还价的那种,看电影都是盗版磁带盗版光碟,上网下载音乐免费,上网下载txt书籍免费。那个年代大家都比较穷,从来不觉得衣服有名牌杂牌之分,磁带光盘有正版盗版之分。
(对商品的层次没有概念,商品没有阶层概念)
恍然到了2015年,看小说要花钱买,看新电影要办vip,尤其有些白领都不好意思买杂牌衣服。我意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一切都将正规起来,但是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盗版货和便宜货就不受欢迎了?国人都变得这么有钱了吗?直到拼多多的出现,我明白了,至少3亿人以上生活还停留在1990─2000年的水平。
(仍然存在这个用户层)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不断升级的时代,金钱即代表地位,代表权利,代表主流,大家的目光都是集中在走在时代前沿的人身上。于是,这个3亿多的群体已经被忽略掉了,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中。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不断被分化,差距也逐渐拉大,社会被折叠了,人们也被分层了。深处自身的阶层,很难看到身下的阶层是怎样的,就像你在小区住了多年,却不知道你楼下的人长什么样,做什么的。
(阶级开始迅速分化,底层被淹没)
“假货是人性问题,假货问题是社会问题”
就像《我不是药神》里买假药吃的病人,他们买不起正版药,他们只是为了活命,他们有错吗?而投入巨大研发经费的药企,他们为了赚取利润来维持他们持续不断的研发使命,他们有错吗?两个不同立场的群体,为了自身的合理需求,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低质”商品满足了一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你在京东、唯品会上享受品质生活的幸福,和3亿落后群体在拼多多上购物来给捉襟见肘的生活补充点色彩是一样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都值得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