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曦曦老师,很开心和家长朋友们相聚育萌大家庭,让我们共同学习,做智慧妈妈!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育儿知识是来自美国的正面管教,相识正面管教是两年前,随着我女儿的出生,生活一下子被打乱,先是因为每天要照顾孩子,我变得很暴躁,与老公之间总是争吵不断,慢慢女儿大了一些,又发现她出现一些问题时候,我虽然作为幼儿老师,却不知道怎么教育她!有一段时间感觉生活很乱,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都说生孩子傻三年,虽然要在家带孩子,但我并不想就此与社会脱节,我在家听很多育儿的微课和看很多有关的书籍,也许是缘分吧,让我无意间碰见了正面管教的书,说实话看第一遍的时候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但他里面的理念很吸引我,后来我把这本书介绍给了我的朋友,她竟然告诉我正面管教有家长课堂,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很兴奋,因为我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就在去年9月份我报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三天的学习对我影响很大,他不仅改变了我和我老公的关系,还让我知道如何轻松的与孩子沟通,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感觉接触这样的知识,除了让自己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外,我还可以把新的方法用到我的学生身上,教给我的家长们!为了把更好的育儿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今年5月份我参加了美国正面管教讲师培训班!今天我就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正面管教中一个很实用的小工具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家长多数都是两个极端,要么是很严厉的父母,不允许孩子干这,不允许孩子干那,什么都由爸爸妈妈来操控;另一种父母就是骄纵型的,什么都允许孩子去做,没有界限!但正面管教强调的是“既不惩罚 也不骄纵 和善而坚定的育儿理念” 不知道家长们发现了吗,生活中我们总喜欢用一些命令的语气来和孩子交流,要不就是说教的教养方式,可不管我们用哪一种,效果都不太好,孩子可能只是当时听了,没过多久又开始回去了!你就会在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这么没有记性,你们同意吗?
作为家长我们都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的关系,甚至有些家长还期待着说出来的话能得到孩子的反应,听话照做,那今天我就想邀请大家来想想一下,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此时此刻你是一位孩子,我扮演一位家长我会用两组语言来与您沟通,当您听到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时候,也体验下自己有怎样的感受,怎样看待自己,看待说话的这个人,以及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准备好了吗,我先来念第一组的语言
好接下来我要进行第二组的语言
两组不同的语言沟通完毕。此时此刻,你做为一个孩子,对这两组语言做出怎样的反应,通常在我们家长课堂里,扮演孩子体验这两组不同不同的语言,都会对第二组的语言做出积极的反应,所以我在想聪明的你已经分辨出来了,第一组的语言讷是命令式的,而第二组语言呢我们把它称之为启发性问题,我们今天分享的工具就叫启发式提问
当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家长需要给到孩子积极的正确的信息,而当孩慢慢一天天长大,他需要学会独立的思考,而启发性的问题恰恰就是帮助孩子慢慢成为一个更好的思考者,并且能够学会做出决定,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我们总是很孩子说尼该做这个,你改做那个,你不可以做这个,你不可以做那个,就阻碍了孩子发展他们的智慧,判断力以及她们负责人得能力,同时也会妨碍他们讲错误当成学习
当家长用启发式提问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孩子会觉得被尊重,被信任,同时,他们会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并且在以后的生活里,也会也越来越习惯于先思考、再行动。
只是一位家长指出:“感觉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比命令式的语言累呀!”
是呀,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没有那么容易,而当你把这些看似不容易的事情变成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那就很简单啦!
正面管教会帮助大家具备更多的养育技能,欢迎你走进正面管教家长课堂,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其实,不是孩子的原因,是因为你一直在“下命令”,而执行指令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时间长了,孩子就觉得我只做等待命令的机器人就好了!这就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看看这样的启发式提问,当孩子听到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孩子首先是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而且因为是提问,所以孩子自然专注在思考父母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抵抗的心理活动,同时当我们父母问出这样的问题时,有助于缓解我们的情绪,为平复情绪起到缓冲的作用去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指责抱怨孩子,是吗?当我们需要孩子配合我们去做一些事,我们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找到答案并执行去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加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心!来我们尝试一下,我们可以这样说:所以,现在做父母真的不容易,做智慧的父母就更不容易了。但是相信教养孩子,我们父母有更多的选择但是,父母们知道吗?当我们命令孩子,发出指令给到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孩子感受到不尊重和指责,这种感受让孩子产生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心理活动,“每天都这样好烦呀”,“为什么我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妈妈说的什么都对,我做什么都是错的”,“你总说我,你怎么就不做?” 当有了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后,孩子的决定是什么呢?当然我们都看到了,要么磨磨蹭蹭,要么赶快去做,下次照旧。或者会生气发怒,或者会找各种理由去挑战父母… 总之都是不配合不合作,父母满心的抱怨,这群不知好歹的熊孩子!我们还觉得,父母直接给孩子指示和指令,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看看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语言熟悉吗?我们是不是经常说呀?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孩子的回应是怎样的你还记得吗?是的,孩子的回应是消极的,被动的,就像没听见,动作也很迟缓,就算很麻利地照着去做了,下一次这样的场景还会再来一次,就像孩子不长记性似的。“快吃,要不就迟到了!”
“怎么回事?给你说过多少遍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
“把作业先做完,否则不许出去玩!”
“不要聊天了,快挂电话,赶快去做正事!”
“你们俩不许打闹了,快给我回自己的房间去!”
“不许哭,就知道哭,给我憋回去!听见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