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00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
自我关怀
下午,焦虑情绪大爆发,焦虑生娃,焦虑工作,焦虑梦想,焦虑日更的结果。
我意识到要自我关怀。开始是坐在办公室,后来让自己走到了大厅,大厅里没有别人。我把手放在胸前,不对,这一次,既不是肚子,也不是胸前,而是心口的位置。 我把手放在心口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对的。
我对自己说: 我感受到你有点焦虑。 我看到内在的小孩,她也在焦虑的走来走去。 焦虑是正常的,是人类共有的情绪,很多人,都会焦虑,甚至比我更焦虑。是的,正常!
我站在那里,闭着眼睛,倾听外面世界的声音。我听到,安静又清脆的鸟叫声。 真希望站在这里,无人打扰,多呆一会儿。只是,担心外面有人进来,办公室里面有人出来,看我站在那里待会儿都不知道我在干嘛呢。
于是,没有拿手机,独自走到了楼上的教室,在教室里面呆着。我蹲了一会儿,发现自己每次有情绪的时候都喜欢蹲着,这样会让我觉得舒服一些。最后又站起来,边走边想象着“情绪梳理七步法”,与智慧老人对话。智慧老人,愿意接纳我的到来,他愿意倾听我,永远支持我,但是也让我明白,要用行动去缓解焦虑。
到了下班的时间,S叫我一起回家,我向他表达了我的感受。告诉他: 我现在感到有点焦虑,现在还不能回家,必须要完成这个练习,要不然我就会更加焦虑。
109/200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
近的思维
安下心来,阅读得到陈海贤老师的文章。
近的思维方式,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强调专注当下,强调此时此刻。
另一种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就是远的思维方式,指的是关注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
如果固守这些远的思维方式,你就看不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新的东西就不会进来,你的思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远的思维像是看电视,你觉得自己能看得很清楚,但你看到的,都是电视导演想让你看的。 而近的思维呢?像是在现场,也许细节太多,你会被淹没,但是你会看到更多、更真实的东西,因为你就在这件事情里,就在现场。
老师给出了近的思维的3个原则:
①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语言;
②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③关注现在能做的事,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在时间上,先有做事,然后才会有“有用没用”。 很多时候,“有用没用”只有等做完一件事才会知道。可是,正是我们头脑中预想的“有用没用”的结果,让我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我发现自己都是【远的思维】,焦虑时,只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现在能做什么?
2.我愿意做吗?
知道了,就像视频moments,关注时刻,关注当下,迷茫时,先把每天该做的事做好。
(今天早上去看,留言还得到了陈老师的回复,并告诉我,如果我的目标是A,就要想想—A的原因。)
109/200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
晚上督导
当我回到房间开始晚上的督导学习时,S也变得很开心。 每次我上课,他就在旁边安安静静干他的事,谢谢他的配合。(今天课堂我还特意当着他的面表扬他)
昨晚得到很多鼓励,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爱,收获了很多能量。 大家在自我关怀的路上,都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幸福。每一个人都那么可爱,那么真诚。我看到她们的眼里都闪着光。
每个人的总结,都能给我打开不一样的视角:
1.对事情的解读不一样,结果不一样。爱在哪里,关注就在哪里。
2.互相了解对方爱的密码。
3.做自己的男朋友,做自己的恋人,给自己关怀。
4.自我关怀,力量的源泉。
喜欢最后文霞姐带领的静观,我们把每一句喜欢的话,把一切想要的美好深入每一个细胞。
下课后,有点小累。 没有及时写总结,休息了一下,跟S一起再次看了“时刻”和“苍蝇”的两个小视频。
生命长河,都是由无数个这样的时刻组成。珍惜每时每刻,珍惜当下。
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越强大。
祝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