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人讲知行合一,许多文章也提到知行合一,但什么是知行合一呢,可能许多人都不是完全明白,要了解这个概念真正的含义,可能需要到王阳明心学《传习录》中去体会。
很多人都认为,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意思,就是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或者说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这样的认识,就算不是对阳明心学的误读,至少也是一种很肤浅的理解。
事实上,“知”并不仅仅是指理论,“行”也不仅仅是指实践。因为理论虽然可以指导实践,但它本身并不是实践;实践虽然来自理论,但它本身也不是理论。所以,当我们把“知、行”理解成“理论、实践”的时候,其实已经把“知、行”当成了两种不同的东西。可在阳明心学的语境中,真正的“知”,里面必然包含了“行”;真正的“行”,里面必然也包含了“知”。所以王阳明才会说:“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知”和“行”本来就是一件事,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或者是考虑到不同情况下的针对性,才把它分成两件。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我们可以说一面是图案,一面是字,但我们不能忘记:它们不是两个独立的东西,而是同属于一枚硬币。
你在街上看见一个美女,觉得她美,这就是知,随即动了一念喜欢之心,这就是行。一见到美女你自然心生喜欢,无须告诉自己应该去喜欢,这就是知行合一。
简言之,“知”就是内在的行动,“行”就是外化的观念。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所以在王阳明的辞典里,根本找不到一个没有行动的“知”,也找不到一个没有观念的“行”。这才是知和行的真实本质,也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正内涵。“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在这个浑然一体的世界中,没有内和外的分别,没有心和物的分别,没有部分和整体的分别,当然也没有知和行的分别——一念发动处,便是知的全体,也是行的全体。
这个世界是个全息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