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读书去也

作者: 婉宁心悦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07:55 被阅读29次
何不读书去也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总觉这种说法俗了些——一定要有可以量化的好处。大概也是诸位读书人的期盼吧,黄金美人,现实中得不到,那么书可以提供——虽然提供的是想像的空间。

实际上,读书之美,并非是立竿见影的可以量化的好处,你读了再多的好书,也未必能得到如花美眷,更不用说黄澄澄的金子。

何不读书去也

读书之美,一曰沉静之态。所谓沉静,顾名思义,沉浸在宁静中。世间美有千种万种,我以为沉静是一种深层的美。沉静则一定专注,专注则心无旁骛,心无旁骛则进入远离颠倒梦想的状态。读书的时候,全部身心悬在那白纸黑字间,悬在那幽幽墨香间,以一念代万念,便心无杂念,心无杂念,安宁便生,安宁生,则祥和生,祥和生,则美生。

何不读书去也

读书之美,二曰意境之味。文字是极奇异的东西,和人的相像力交织,便会生出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意境生,美感出。读稼轩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即便女流如我,亦想体味一番“醉里挑灯看剑”的万千豪情;读晏几道的“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只觉美人如玉,月光若水,而落寞则如缕不觉——琵琶还没弹完呢,怎么就戛然而止。只是落寞亦是一种美。美的意境何止壮美与落寞,其不可遍数,亦不可一一经历。那么,能在书里细细体味,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何不读书去也

读书之美,三曰补缺之益。这个到中年,感触尤深。实际上,人到中年,诗词小说读的渐少,哲学宗教读得更多。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有其不足,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缺陷。人到中年,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悲喜,会考虑生命的意义,会求心安之法。读一读哲学宗教的书,总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自己一直觉得对的其实不尽然对,原来自己一直觉得苦的也并非全是苦,好多曾经苦苦纠结的问题自然放下,如烟云般消散,而胸臆变得若明月般皎然!或者即便读文学书籍,关注的绝非仅仅文字之美,而是用别人的故事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些补缺之书,会使人在人生面前,即便是在有些苦难的人生面前,亦可不慌不忙,亦可从容安然——安然抬头看一片云,安然俯身看一朵花——在不得意的时候,依然能享受生命之美,享受生命的安宁之境。而心之安宁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何不读书去也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读书,更懂人生,因为懂得人生,更慈悲、更从容、更自信,且书香在胸臆间,沉淀下来,便成气质便成美,这种美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常相随,你不必担心它会失去,哪怕你已经青春尽,华发生。

读书那么美,读书那么好,何不读书去也?

何不读书去也

相关文章

  • 何不读书去也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总觉这种说法俗了些——一定要有可以量化的好处。大概也是诸位读书人的期盼吧,...

  • 读书装逼怎么了

    看到一篇文章——《如何不装逼地读书》,题目挺有意思,给‘装逼地读书’加上前缀‘如何不’,会是篇’如何不‘的方法论么...

  • #30天关注橙长计划#英语口语R2_DAY30+航线总结

    每日橙思 30天,玩过去也是过,学过去也是过,为何不好好利用平常的时间来给自己增值呢?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30天的活...

  • 如果能潜心十年读书

    早知穷达有命,何不十年读书?

  • 去也

    何需爱国教无类, 哪用动员勾天雷。 丈夫许国硝烟没, 也无欢喜也无悲。

  • 去也

    12:37 电话,未接 12:38视频,对方已取消 我是冷漠的吗?我没有哭。一开始我以为是爸爸怎么了,心里一惊,...

  • 去也

    闲拾旧笺识闲花, 我笑仄平鬓上霜。 碧天无云水无路, 一壶浊酒,去也!

  • 去也~

    一片叶子,落在地上就结束了生命的归期。 可是风一来,它又开始了灵动的舞姿。 黑夜下,第一次看火车一列列的车窗从眼前...

  • 红颜错

    半份夜色落心房, 一腔情绪无处放, 喜也徬徨, 忧也彷徨! 一丝愁思锁眉央, 人生奈何不心伤, 去也惶惶, 留也惶...

  • 不能坚持5分钟

    只为了坚持还坚持,是否有点点的意义在。需要读书,读书犯困,何不放弃?我到底要怎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不读书去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iw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