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特别腼腆,上课回答问题爱脸红。为此我很苦恼,认为这是一种病。怎么样才能治好它呢?在这个问题的困扰下,时间过得飞快,我上了大学,但是这种“毛病”还是没能好转。
我记得大学二年级的一次课堂上,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起哄,在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主动举手说:“老师,XX同学想回答这个问题!”当众人的目光都聚向我的时候,我瞬间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这个缺电的家伙,怎么把我硬生生给拽上了。老师很客气地对我说:“XX同学,请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好似挺起“三千斤”重的身躯,好不容易站起来了。但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顺口说了一句:“老师,我还没想好……”
上班后许多年,这个“爱脸红”的问题似乎悄悄遁去了,因为没有露脸当众表达的需要。一直到有一次公司组织培训,老师居然提问我了,那种久违的紧张心跳、大惊失色的感觉瞬间弥漫全身。哦,原来这个“病”依然如影随形啊!
当然培训课上的回答不尽人意。但是从那次上课之后,一股不服输的“较劲”在我心中产生了。在众人面前说个话,这么困难吗?我知道这个所谓爱脸红的“毛病”跟内向性格关系很大。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要把一个内向安静的人转变成外向活泼的人很难。那有没有什么方法把说话“扭扭捏捏”的状态转变成“大大方方”的样子呢?
期间我看了《演讲与口才》以及类似当众说话的技巧,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很遗憾,一点用也没有!
再后来公司又组织培训课,这回时间比较长,前前后后得两个星期。我被分配在第一组,组长临时有事参加不了,我成为代理组长。没想到这次培训课内容丰富,各种素质拓展,团队协作……让小组长忙得不亦乐乎。在寓教于乐中,我居然练得爱张罗事,敢说话的本事了。内向性格的人大都心思缜密,在我认真细致组织下,我们小组取得培训班团队竞赛第一名的成绩。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开始参加公司的各类活动,并且都是第一个上台分享体会。从此之后,我好像变了一个人,自信心提升,责任感爆棚,随之而来的是各项工作都取得挺好的业绩。
通过我这几年的变化,我总结出来内向性格的人转变的方法:
其一是害怕什么,就面对什么。有一句话说:“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当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比如这件事干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大不了能怎么怎么样!做最坏的打算,做最足的准备。好多事,真正去面对的时候,根本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困难。深度参与进去之后,会发现这些有挑战、有难度的事情,更能产生心流。事成之后的成就感、满足感更能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其二是换位思考,能看清真相。我跟同事分享过上台演说的经验,就是换位思考。如果把自己换成台下的人,看看别人怎么说话表达。你对人家讲得不好会产生鄙视、厌恶的表情吗?事情的真相是,你在台上说成什么样,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根本无关紧要,没人在乎你说得好不好。当然你如果特别能打动人,大家就愿意听。
其三是提前准备,日常要积累。对于一些特定的场合,提前知道时间内容,就可以好好准备一番。对于随机应变的情况,那就得靠日常积累了。多读书,做笔记,写心得。输入进脑子里的东西多了,自然在需要的时候就有内容可以涌现出来了。尤其是名人警句、寓言故事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和带故事情节的内容效果最好。
有了这几项方法的推进,常练常熟,以前觉得困难的事情也变得简单明朗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