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神仙姐姐
“三岁定八十”。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成长跟校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不否认,但我更认为孩子的成长跟家庭有着更大的关系。
- 1 -
前段日子,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里面有一个老人家在杀鸡,后面站着一个孩子,每当老人下刀,孩子都会边哭边拉住老人的手。最后结尾写了句:人性本善。每每吃饭,我们都会说无鸡不成宴,没人教他要保护这些小动物,这只是他发自心底的善良和单纯。以后他可能也会这样杀害小动物,等到那时,就忘记了曾经内心的难安和挣扎。随着家里的习惯,慢慢的改变了孩子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
- 2 -
同样,在网上我看到同类的视频,一位母亲教她孩子认图,妈妈叫他把狼和羊连在一起,意思是狼吃羊,孩子却边流眼泪边对他妈妈说狼不吃羊,他母亲问他狼不吃羊,那他吃什么?孩子回答,狼吃草。看完以后觉得这个孩子很可爱,是因为善良还是天真呢?长大以后随口能讲出的故事,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纯真。家庭影响着一个人,在悄然无声的改变一个人。
- 3 -
有次与父母去吃饭,看到一桌是一家三口很和睦的相互照顾,突然,那位父亲大叫一声,喂,找人过来加水,然后孩子笑嘻嘻地也学着叫了一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不知道这是一句很没礼貌的话,而父母却没有一个带头作用。在这句话脱口而出时,他不知道这会影响孩子,如果长期如此,在孩子的心里就认定服务员是服务我们的,而不应抱有敬重的态度去请求。每个职业都应该被尊重,再底层的职位都是撑起天空的一根柱子。
孩子是否有教养,并非只靠父母从小的教育,而是从父母本身做法待人处事。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礼貌对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变成没有教养,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也不一样。小时候要定下好习惯是很简单的,可长大后要改变,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有些小孩是从温室出来的,从小都被父母迁就着,他们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不合心意就发脾气抱怨,不否定父母这样“爱”孩子,小时候被照顾得很好,但长大以后呢?他能面对什么困难,从小没有经历大大小小的难题,看到的天空都是父母撑起的蓝天。他离开家以后,遇到不顺心的事是自己面对,难过了没人倾诉。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他孩子小的时候从来不帮他,摔倒自己要自己站起来,遇到变故自己选择,看到同学们的父母都是那么关心孩子,而自己的父亲却对自己倍加严格,他觉得父亲对他残忍,所以一直不喜欢父亲,直到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晋升到董事长,最后到了结婚生子,才明白父亲当年的用意,如果没有父亲当年的磨炼,也不会明白人世间险恶和温暖,而自己也不会有这般成就。
这种做法很绝情,却让小孩从小明白每个人都是个体的道理,事后采访他的父亲,他低着头,沉思一阵,一个大男人就这样在镜头前留下眼泪,他说,当年严格要求他,想让他明白有些事情如果自己不去承担,就没有人为他负责,可这对一个年幼的孩子太过残忍,每次遇到难题只能默默在背后帮他,怕太明显,又怕他看不见。
对孩子最大的宠爱,不是他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不是他说一句话就把削好的苹果放到他面前,而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做孩子心目中的榜样。
看一个孩子的言行,就能反应出他的父母的品德,父母从小教育我们要变成怎么怎么优秀的人,但更多的不是教育,而是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