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起来,准备好行装,我们排着“长龙”队伍坐车去临潼。想必大家都知道临潼有什么东西值得一看——兵马俑! 我们进了景区,走过林荫小径。眼前呈现出一座博物馆,据说那就是在原址上建造的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最大的,出土兵马俑最多的一号坑。看着一号坑博物馆,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书上记载的兵马俑被发现的经过:1974年,临潼的一个村民在打井,挖到五米多深,突然挖出一座雕像,这就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而发现他们的村民也因此成为兵马俑博物馆的荣誉副馆长。
一号坑右面图
走进一号坑,那庞大的军阵使我大吃一惊。乍一看,兵马俑们都面朝四方(PS:只有四周的兵马俑是如此摆设,中间的兵马俑全是朝前站立的),守卫着中间这块土地。
一号坑正面图
看着坑里的兵马俑,我不禁感叹起秦朝的繁华。他们身着戎装,头盘发髻,手握兵器(PS:他们手中的兵器被取走了,因为那些兵器至今仍很锋利),足蹬战靴。他们的做工那么精致,连脸上的一颦一笑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些兵马俑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凝重,仿佛要去打仗,与家人的告别。看着这些兵马俑,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那金戈铁马的战争时代:一位将军独自在军营里饮酒,好好珍惜着这战争前的最后一点和平。忽然,军号吹响了,那位将军飞身上马,朝远方疾驰而去。他统领着兵马,麾师东征,自此杳无音信……
我出了一号坑,向三号坑走去。
三号坑
虽然里面的兵马俑最少,但“浓缩的都是精华”,里面的兵马俑都是高级司令官,比一号坑的士兵们职位高多了。但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几乎都可以与“起翦颇牧”(PS: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四大将军)相媲美,其中可能就有以秦将白起、王翦为原型雕琢的兵马俑呢!如果把一号坑的兵马俑比作人的四肢,那么三号坑的兵马俑们就是大脑,是军队的核心部门,胜负大部分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跨出了三号坑的大门,我们踱进了二号坑的门槛。二号坑最吸引我的不是声势浩大的军阵,而是那精美绝伦的单件展品。跪射俑,它是至今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兵马俑。瞧,他跪着,可能是打算躲避敌人射来的箭;还保持着手握硬弓的姿势;他的眼睛半眯着,估计是想更好的瞄准。这倒像是在秦朝函谷关上的一个普通守城士兵,正在居高临下地抵御前来进犯的敌军;他与其余士兵们默契配合,箭如飞蝗似的射入敌阵,使得攻城之敌无法前进半步。结果使得敌人不得不退兵(PS:此事根据魏、赵、韩、燕、楚五国强攻函谷关之战役改编),结果算其折损兵马,十停折了八停。由此也足可证明当时秦朝的军事和文化水平有多高!
听说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而已,陪葬坑就那么庞大,秦始皇的主墓到底有多豪华,这谁也不得而知了。传说自古以来有许多心怀叵测的盗墓者想要发掘这座坟墓,却想不到秦始皇在其陵墓里面安装了暗器,所有想要发掘它的人都被暗器给活活杀死在陵墓中,所以秦始皇陵仍然是个谜。再说了,发掘文物本来就是对文物的破坏,如兵马俑未出土时身上的彩釉还在,但它一与空气接触过之后,就发生了氧化作用,结果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黄色的。
听着讲解员那声情并茂的解说,我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中国人在公元前207年就已经有如此精湛的技艺了,难道还不足以与罗丹媲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