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王)其文(1895-1960),又名杨启文,大水乡人(祖籍舒城)。家庭雇农成份,本人农民出身。
1930年8月,杨其文在农民暴动高潮中参加赤卫队。9月,被批准为中共地下党员,并开始就地做党的地下工作。他的公开身份是商人,根据斗争需要,奉命先后在舒桐潜三县的甘家岭、安菜山、蒋铁、双峰等地开杀猪店兼卖日杂小货,以随时窥探敌情,传递消息,并相机发展地下党组织。1940年,他在安菜山组建起一个地下党支部,党员5人,由他任支部书记。
1941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杨震游击队在舒城黄药地与他取得联系,给了他几条步枪和一些子弹,命令他组织起一支游击队,由他任队长兼指导员。在舒桐潜岳四县境中,他随时随地捕捉战机,打土顽,缴武器弹药。1942年,在杨震部队的配合下,以他的游击队为主力,一举缴获国民党三妙乡公所十多支步枪和一些子弹。这一仗,大长了游击队员的斗志。
1943 年春,杨其文游击队已扩充到三四十人,拥有近30条枪,在国民党统治区腹地开展游击战,斗争极其艰苦和复杂。是年,他一方面坚决惩治死硬派土顽分子,一方面做好有关国民党乡、保长和开明士绅的统战工作。他向贫苦老百姓宣传革命道理,进行阶级斗争教育,先后从官庄、大水等地,为新四军沿江支队募送思想坚定、身强力壮的兵员200多人。同时,还先后三次迫使国民党大水、黄柏、槎水三乡乡长借故外出,送递情报,让游击队顺利地缴获了乡公所76 条步枪和一批弹药。随后几年,他又为皖西独立旅、舒城独立团等募送兵员近400人。
截止解放,杨其文曾经历大小百数十次战斗,歼敌200多人。他胆大心细,每次作战,必先摸透敌情地情,而后出奇制胜。一次,他只身去舒城平田某村执行任务,不料却与敌人的一个警备班相遇。他急中生智,闪身密林中,一枪不发,吹口哨佯呼:“来了!来了!只上十个人,不要开枪,都捉活的!”就这样,吓得敌人拔腿飞跑。又一次,攻打舒城县常备队某排驻地晓天山七里河,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他只带20人负责主攻,身先士卒,勇猛冲锋,很快攻入敌军的指挥中心,拿获了敌军排长,迫使敌人缴械投降,生俘30多人。多次的奇特战斗,使敌人把他看成传奇式的人物,因而也恨之入骨,到处张贴布告,悬重赏捉拿。
1944年春,国民党调集大批正规军和地方自卫团“清剿”大别山“共匪”。杨其文游击队一行三四十人被围困在舒城县牛角尖山崖林壑间,三个月不能进村庄,不能生炊火,“茹毛饮血”,不分昼夜地与敌人“捉迷藏”。由于他坚持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竟无一人叛逃,完整地保存了游击队的实力。
1947年,杨其文游击队已壮大到百余人。是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纵队八旅抵舒城,将杨其文游击队整编为舒城县独立团第六连队,任命他为该连连长兼河棚区区长,仍然就地独立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其文调任安庆军分区后勤处科长兼军分区官庄裕民铁锅厂经理。1952年11月,经安徽省军区批准为准团级干部。1954年,因他年老功高,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休养队,带家属休养,享受现役团级军官待遇。1958年整风反右,他被错定为“违法乱纪分子”,开除党籍,逮捕判缓刑二年。1960年病逝于潜山县医院。1962年9月,县法院为之撤销原判,宣告无罪。1964年10月,中共潜山县监委决定恢复其党籍,给予留党察看处分。1979年6月,中共潜山县委常委会议决定:撤销其留党察看处分,推倒原强加在他身上的一切不实之词,恢复政治名誉。召开追掉大会以寄托对他的哀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