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对人物的刻画是小说创作成功的关键环节

对人物的刻画是小说创作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 闲亭小憩 | 来源:发表于2019-12-06 19:38 被阅读0次

凡是写人的文章,如果能突出人物的精神特征,这才是一篇成功的作品。这需要作者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艺术手法。

我们要学会写人的一些常见方法,如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还可以以形写神,使人物之神跃然纸上。

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一文,刻画刚进城拉车的祥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对祥子肖像描写,刻画出他的外貌特征:圆眼,大鼻子,眉粗,头发亮,粗勃子,红润的脸。令人感受到他是个健壮、朝气蓬勃、有上进心的人。

又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对长妈妈的描写: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动作描写,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妇女形像。

鲁迅的《父亲的病》一文对名医的刻画:“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一个病人,没有脉了,生命垂危关头,这名医却“点点头”,“从从容容”,还写凭票先付款。刻画了这名医冷漠无情,视金钱比生命还重要的丑恶形像。

细节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的精神。这来源于生活。我们要深入到生活里去,多观察,勤思考。不要千篇一律地模仿,如写眼睛,都是炯炯炯有神的;写头发,都用乌黑发亮;……这些陈词滥调,读起来,缺乏新意,没能真实地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其次,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精神。

对比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邓稼先忠厚老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衬托

有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

正面衬托:

“他把小孩送到医院,家长含泪千谢万谢,见小孩没什么大碍,他才离开。灿烂的阳光在树上跳跃,还纷纷窜过树逢,如金子般洒满一路”

对阳光的描写,就是为了正面衬托男孩子高尚的精神品质。

反面衬托,就是用相反的人物或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物的写作方法。

“路上,一个小孩摔倒在地,络绎不绝的行人匆匆而过,没有一个宁愿停下脚步,更没一个愿意靠近。他,一个中学生,急忙冲上前去,抱起小孩……”

通过路上那些冷漠的人,反衬出这位中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如《水浒传》里为了刻画宋江仗义疏财的个性,作者大量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艺术手法。

正面描写:“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曰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侧面描写:“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英雄豪杰未见其人,却早闻其声,都纷纷慕名追随他。

还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更形象写出人物的精神。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运用比喻,把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比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是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人物的刻画是小说创作成功的关键环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oe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