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花草随拍 同德三略 谷穗文刊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3-04 09:15 被阅读0次

此典句出自〔唐代〕王建《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

婚后第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

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汤的菜肴。

谙:熟悉,“未谙”意思是还不熟悉。

姑:婆婆,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鉴赏: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原因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

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小姑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

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

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相关文章

  • 唐·王建《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娘词① 王建②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③姑④食性,先遣小姑⑤尝。 注释 ①新嫁娘:原题三首,此为第三。...

  •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娘词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赏析 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翻开历史的习...

  •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此典句出自〔唐代〕王建《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 婚后第三天来到厨...

  • 2018-03-12

    《新嫁娘词》 作者:王建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 新嫁娘词

    新嫁娘词 作者: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新嫁娘(唐、王建)

    《中国诗歌集》DAH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诗词赏析||《新嫁娘》(王建)

    **《新嫁娘》--作者: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羹,gēng,谙,ān 【注解】: 未...

  • 诗词分享~

    新嫁娘[29] 王建 三日[30]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31]食性,先遣[32]小姑[33]尝。 【译文】 ...

  • 感悟十一

    《新嫁娘》 三日下厨房,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娘初到丈夫家,就想展示厨艺,却先让小姑尝。这首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tv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