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尼迪总统1961年的就职演讲有一句著名的话:“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句话套用到社交场合中最合适不过:不要问别人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别人做什么。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想认识牛人、达人、名人,以及一切能力比我强的人,得到他们的帮助,我该如何结识他们?
通常情况下,你和这些人的差距越大,你碰壁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拿到名片,加上微信,有机会做自我介绍,结局也仍然是:你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你。
其实不用急着抱怨社会太现实,不如先易地而处,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想要什么样的朋友?如果你是他们,会和现在的你交往吗?
拿恋爱找对象来说,男生黑且不高不帅还不修边幅,没有拿得出手的能力还喊着很迷茫、没目标,家境一般却做着当前工资低、未来成长性差的工作,不仅如此还性格脆弱、脾气很差。
他追求院里公认样貌姣好、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女生,很可能被拒绝。但抨击女生现实,不如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是个女孩子,肯不肯和这样的自己谈恋爱?”
在所有企图高攀的社交中,你认识对方的理由有一万种,对方认识你的理由却很微弱,比起他需要你的程度,你更需要他。
所以你不能假设他的时间状态和你一样,你急切地想和对方建立联系,认识对方对你来说是生活大事件,但对他来说只是多了个小粉丝、小仰慕者。
脑袋里盘踞着“他对我有什么用?”的想法,却从来没想过“我能为他提供什么价值”,罔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其实是徒劳的。没有人会欢迎一个一无是处的“索取者”。
一个成熟的人深知社交的本质是互惠,所以他不会想当然地认为他想认识别人,别人就会以同样的热情来回应他。
他清醒地知道,在他拥有的资源、能力、影响力有限的时候,比钻营人脉更重要的事情是能力养成。
正确的姿势是:
锻炼出某种过人之处,或者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因为平等的交往,发生在势均力敌的人之间。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人以及即将遇到的人,下意识地当成潜在的竞争者,潜在的合作者,还是不相关的人?
成熟的人都以共赢思维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1、处理亲密关系
生活中爱吵架的夫妻,基本上都会把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看得特别重要,甚至为了争出个结果,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如果以共赢的思维来处理感情问题,就会清醒地认识到最重要的是维系两个人的情感,很多时候,伤害是不可逆的,一旦造成,就很难修复。
以破坏了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感为代价,逞口舌之快,一时赢得上风,没有意义。所以大可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
2、处理家庭关系
现在,大部分多子女家庭里的一些孩子,把父母的爱当成有限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多得到一点爱,自己就少得到一点爱,结果手足争宠导致不睦,孩子不睦又导致父母闹心,把整个家庭闹得鸡犬不宁。
若以共赢思维来处理家庭关系,就不会计较谁得到的爱更多,而是互相关怀和爱护,因为家庭氛围和谐,彼此感情深厚,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家庭成员才能感到幸福。
3、处理同学关系
现在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名次是有限的,第一名只有一个,你考了第一,我就得不了第一。
所以,大家学习资料都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别人自然也就藏着掖着。
但若以共赢思维来处理同学关系,从长远来看,比起在班级、学校的小范围内赢得竞争,更加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以实力胜出。所以大可不必计较一时得失。
单论学习,大家共享学习资料,交流学习方法,互相释疑解惑,学习的效率更高,良性竞争,互相促进,每个人会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往更深的说,学生时期建立起来的同窗之情,可能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你看起来无趣的同学在课堂之外说不定是半个明史专家,对网络词汇张口即来的同学其实对名家诗词如数家珍,深度交流你才会发现他们的特别之处,互相交流思想、分享知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其中的快乐,岂不比盯着成绩和名次,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来得有价值?
4、处理工作关系
其实,职场大部分人对待工作都处于以下这样的态度。
老板多安排了工作,就是剥削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偷点懒,少干点活,反正我每个月拿一样的工资,我少干活,损失是老板的,我赚到了。
同事关系则被看成纯竞争的关系,他表现突出一点,就意味着我显得平庸了,以至对同事猜忌设防,团队合作不畅。
即使是举手之劳就可以助别人一臂之力,让他出手,也会让他觉得自己掉了一块肉。
如果以共赢思维来处理工作,就会认识到:
人为公司服务,同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这是个共赢的关系,偷懒怠工是对公司、对老板不负责,更是对自己不负责。
与同事相处:把注意力聚焦在团队的任务上,精诚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建立一个简化人际关系、更加纯粹做事的工作氛围,不用耗费心力在钩心斗角上,不仅整个团队工作效率更高,个人的成长也更快。
平视我们遇到的每个人,不管他是身家不菲还是一穷二白,是位高权重还是卑微渺小,是养尊处优还是度日艰难,是名校加持还是压根没受过完整教育,我们都平等地对待他们。
既不因为对方拥有的资源优越于你,而自卑怯懦、低声下气、刻意讨好,也不因为对方的处境不如你而傲慢自大、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如何在心理状态上,做到不卑不亢呢?
首先,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管人生处境如何,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美国总统散步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他和小女孩打招呼:“你好,我是美国总统。”小女孩天真地回答:“你好,我是爱丽丝。”
小女孩虽年幼,却有平等人格。我们入世太深,卷入社会价值排序太久,很多人把平等的人格丢了。在比我们强的人面前,或唯唯诺诺,或百般讨好;在比我们弱的人面前,或傲慢无礼,或冷漠无视,这是藏在骨子里的奴性。
可是无论在什么人面前,平等的人格才能得到平等的尊重。
其次,生活不止一种成功,忠于自己内心地生活,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社会价值排序规则的背后,是一套拜金、拜权、物质主义的成功标准。对成功、幸福的定义变得很单一,说白了就是比别人更有钱、更有权力,开更好的车,住更好的房子,出入更高档的商场、餐厅……
这套标准之下,相对应地,如果没别人有钱、没别人有权、家境没别人好、住的房子没别人大、开的车没别人好、出入的餐厅人均消费比别人低,就是失败的人生。
被这样的成功标准绑架,心灵永无自由之日。
我理解的成功
忠于自己的内心,按自己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全力以赴地生活,无论如何活,活成什么样,我们都是自己的英雄。
以这样的状态去面对任何人,无论对方如何活,活成什么样,我们都可以泰然自若。这是不卑不亢的力量根源。
最后想说
社交互惠的本质教我们认识到,基于互惠的关系才是可持续的关系,所以索取之前,学会付出,不要做自我为中心、只会索取的巨婴。
共赢的思维,给我们一种有别于只顾利己、狭隘排他的人际交往思路,同时也是一种主动交往、乐于合作、积极与他人结成利益共同体的人际态度。
平等的人际观,给我们独立的人格和平视他人的力量。无论他人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教育背景、职业类型、容貌评价等外在属性与你相比高下如何,我们始终不卑不亢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