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已不再青,不知自己何来那么多学习的兴趣,自掏腰包自个调假千里迢迢追随华哥而来。华哥是大师,却平易近人,最值得学习的是华哥诚心真意地手把手地教老师们如何研读文本,如何围绕大问题设计教学环节,如何与学生深度对话。
昨天到今天听了四位不同教龄教师及大师华哥的课。不论是华哥的课还是中青年教师的课,我都很欣赏,课上没有花哨的设计,有的是源自对教材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华哥的《24时计时法》,虽然我是第一次听,但已不陌生,华哥多次用这个课例带我们进行文本的解读,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怎样使用,我已熟悉。好奇的是学生课前自学习过微课,这课上还探究什么?华哥的课让我大开眼界,华哥与学生聊天似的聊着聊着就来了大问题“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24时计时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时,大问题也就迎刃而破。课后华哥说鼓励学生在时间轴上做标记是他头天晚上想到的,为的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画在时间轴上。儿童的思维要经历具像到抽象,华哥这个设计为学生的思维架构了一座桥梁。佩服华哥每上一次相同课例还会继续去思考,想想华哥的每一节课都曾有他数月对文本的解读与思考,每一个课例已经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到达了“巅峰”还要提升,何其不易,这就是文质先生说的“专业精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