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佳缘这个不靠谱的地方认识了林云,第一眼看到她的照片,没留下任何印象,因为她既没有瞪着水汪汪的美瞳努力放电,也没有俯首弄姿向每一个看到她的人展示身材。照片上的她站在海边,嘴角微扬,远远得望向大海,白色的裙子和一缕长发轻轻飘起,放佛完全没有注意到身边试图捕捉她的镜头。
信息上显示她比我小两岁,在加拿大的某所大学研究生物工程,和我是大学校友,离开青岛3年,我们有9小时时差。不像任何一段简易的佳缘对话,从工作学历家庭背景聊起直到房子在哪个市哪个区结束,还没寒暄几句林云就拉开架式和我讨论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和《鹿鸣馆》,还好很早前看过缩写和梗概,加上看多了豆瓣对现代文学作品陈词滥调和通用措辞的评论,不用太经过大脑思考就可以尽情发表那些不咸不淡不用负责的评论。接下来就更是古今中外一位接一位,卡尔维诺,索尔仁尼琴,卡夫卡,余华,格非,纳兰性德。谈到电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谈到昆丁,希区柯克,科恩兄弟,索菲亚·科波拉,黑泽明北野武,既有沉闷到死的文艺片和美国实验性独立电影,又有知者甚少的南美小众影片和感动北京的先锋话剧,其中很多我也不知所云,但是为了不显得那么无知和试图找回遗失已久的文艺青年气息,我还是非常不好意思得快速百度几下。不知是我的骗术高明,还是她根本不愿揭穿,反正在对话结束的时候,她对我说,很开心和我聊天,很久没有和一个人聊得如此痛快尽兴,希望有空还能遇到我。我说我也是,这年头我这样的假文青太多,当个真文青不容易,你的名字和<球状闪电>里的女主角一样,我会记得。她说,谢谢你,不过我和她可不太像。
我知道网络是数字化虚拟社会,每个人的形象实际上都是由0和1两个数字构成的,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可以不经过大脑思考而直接说出,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死无对证,尽管有人热衷于扮演恶棍的角色,即使不利己也要损人,作为对现实生活中循规蹈矩的一种发泄。但是更多的人和我一样保留了一种“惯性”,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甚至时常地说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话。惯性的力量竟如此之大,严格地遵守着牛顿第一定律来迫使我们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第二次见到林云,是在几周后的一个晚上,她问我,你在听谁的音乐,我说我在听曲婉婷,Drenched 和handhold都很棒,她说曲大才女离我很近呢都住在温哥华的本拿比区,我说哇塞有空帮我要张偶像签名,她说一定只要她开演唱会还回来。她告诉我她喜欢CaraDillion 和 Dido,国内最喜欢周云蓬和小河,我说看不出你还是高龄非主流,要不是神探张亨特我也很难认识这几位独立民谣的创作人。那你一定听过万晓利的<姑娘啊你真傻>吧,她莞尔道,我更喜欢<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日子继续隐忍得过着,大家要忙碌的事情好像都很多,我们没有什么大段的交谈,有一天,她问我,当你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你的第一感觉会是什么?我说,会怕。
为什么?
可能因为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喜欢得动了。
那你还上世纪佳缘?
是啊,想赶紧找个不明真相容易拐骗的大龄剩女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将错就错。
那你找到了没?
没有,mm心中都有一张checklist,涵盖了身高体重外貌内涵品行才情智商情商财商,如果男追女手册道高一尺,那女挑男指南魔高一丈,大家实在都太聪明,太知道自己想要啥了,每人说起来都是满口至理名言,一身盖世绝技。江湖险恶不行就撤,大家都剩着,不差你一个。
那你觉得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后果?
把原因归结到这个时代好像不是负责任的表现,我觉得可能是大家朋友圈已经比较固定,知道对什么人肆无忌惮,和什么人把酒言欢,人人都习惯呆在自己的comfortable zone,以积蓄力量面对惨烈的人生。而爱情,就是逼着你走出安全区,抱着走入彼此生活的目的去认识一个不熟的人,开始一场所谓互相了解的角力,经过种种风险评估,放弃种种生活习惯,权衡种种得失利弊,终于上演了一场不错的ending,叫在一起。当然这个过程绝不会顺利,之间会上演各种予取予求理所当然忽冷忽热反复无常百口莫辩楚楚可怜死缠烂打不一而足。
哈哈,你还蛮有经验的,看不出是个老江湖。
谢谢,我就当你是在夸奖我了。
不过你说得也不完全对,看得太明白的人可不容易幸福,真如你说的这么残酷,怎么还是有人义无反顾宁愿去受伤害,其实你可以想开点,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冒险家,即使你在爱的旅途中受伤了,即使一路上不停的啜泣,你也比那拥有18般武艺的幻想家们,更正确的选择了通往幸福的捷径。
给我讲讲你的事吧,你不应该是个没人喜欢的女孩。
我先给你将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对夫妻,家里一贫如洗,却都很想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难忘的圣诞礼物,妻子有一头浓密美丽的秀发,她狠下心把头发剪掉卖给假发店,用换来的钱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白金表链,希望这样能配得上丈夫奉为珍宝的祖传金表,回家的路上,妻子担心丈夫会不会因为没有头发而不再爱自己,但一想到能送给丈夫一份精致的圣诞礼物,她又甜蜜得笑了。晚上丈夫到家,看到妻子消失的头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缓缓得从口袋里拿出他给妻子的圣诞礼物,妻子打开礼盒,里面是一把镶着宝石的玳瑁梳子,丈夫把心爱的金表卖掉了,买了这把梳子,为了妻子每天能梳理那一头美丽的长发。
很感人的故事,这是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吧。
没错,每次看完这个故事,就觉得暖暖的,虽然现在形单影只,但是相信总会有一位jim出现在我生命力,不管有多久。其实婚姻最后能留下什么,只有平平安安的日子,相濡以沫的感情,就已经是最美好的结局了吧。我自己的故事不多,但是我有一些想法和你分享。
愿闻其详!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对白头偕老的人,都要和同一个人结三次婚。
第一次在酒店或者教堂里,在父母长辈亲朋好友的祝福中,与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第二次是在家里,经过几年的磨砺,和对方的习惯和价值观念结婚。第三次是在家族里,和对方的亲情结婚。第二次和第三次跟第一次比有很多不同。没有亲友和祝福,参与婚礼的只有两个人和两人间积累的默契。大部分失败的婚姻正是因为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无法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又不懂得去宽容和妥协。而真正接受了对方性格中的不足,甚至把对方的不足变成了自己的一种互补和关怀,才能让婚姻温馨而甜蜜。然而温馨和甜蜜并不代表着稳固,当婚姻经历了第三次升华,也就是当你把爱延续到了对方的亲戚朋友,真正把他的家人变成了你的家人,才是对婚姻的睿智和领悟,当你们已经不仅仅只属于另一半而属于对方的家族,这样的境界,想分开也找不到理由阿。你觉得对吗?
谢谢你,你才是老江湖!人人都掌握这个理论,全世界离婚率得下降多少。
你喜欢看球吗, 让我猜猜, 山东鲁能?
你怎么知道,我是橙衣军团的死忠。
因为我也是!对了,你什么时候回国?
今年春节吧。你呢?
我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