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读到一段历史特别有趣,位于山西省乾县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时武则天无字石碑,碑上刻了4000多个方格,为什么没有刻字呢?
大多数人解释为。武则天给自己竖无字碑意思是自己的功过让后人去评说。我也愿意相信这种说法,认为武则天很了不起。这与孔子离世前的“知我罪我”精神是相契合的。

但最近我了解到,专家分析碑上的无字很可能与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有关,据考证李显在如何称呼武则天的问题上左右为难。武则天是以皇后的身份合葬的。应该写泽天皇后,但她又是皇帝。这让李显非常头疼。在不断徘徊中,碑文终于写好。可这位“六味地皇丸”李显被其皇后和女儿毒死,碑文也就停了下来。
也正是这样的阴差阳错,才铸就名垂海外的无字碑文。读历史最喜欢的就是种种巧合带来的历史趣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