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完家长会回来,女儿早早地等在门口,一进门,还没等我开口,女儿就迫不及待地问:
“妈妈怎么样?你讲的怎么样?”
我轻描淡写地回她,就那样呗。
事情是这样的,我家小妞儿小学二年级,期中考试两门功课,语文93,数学88 。就这成绩,即使排名,我拼命地、往好里估计,也是中等靠后的。
拿回卷子找我签字时,我认真看了下,知识大致是掌握的,扣分来自偶尔错误,我觉得这也无伤大雅。
所以,我们孩子,对于考试一直是很放松的,没见有什么压力。当然,直接表现就是,她的成绩也是放松的。
无论她靠得好坏,我都会给她一个拥抱,让她自己总结经验、检视错误、自我订正。
这次家长会后,她之所以这么兴奋,是因为她给妈妈报了个名,报名“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而老师在众多报名举手的小朋友中,选了她,或者说,她的妈妈。
而我,就成了和其他拥有出色成绩的孩子家长(一般都是双百或者只丢一两分的),一起分享教育孩子心得的那一个。
在家长会上,我毫不避讳地谈及了孩子的考试成绩,坦诚地和大家说,其实我站在这里分享稍显惭愧,而我之所以能站在讲台前,是女儿给我报名的。
我向班主任求证,老师笑着点头,并强调,自从我闺女给我报名成功后,课堂表现都变得异常积极,回答问题极其踊跃,思维也紧紧跟着老师,平时的溜号、跑偏都不见了。
我感谢了老师的辛苦付出,也谈了我的教育理念,比如“孩子成人远比成才重要、学会爱与被爱、保持善良、接受挫折、树立自信”等等。
其中一位家长的分享,让我感触颇深。
她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拥有心理学教育背景,向我们强调了培养孩子自信和自我认同的理念。
她说,高一新生入校,都会进行一项自我测评,从评价结果来看,这些十七八正青春的鲜活生命,大多对自我的评价都集中在四五十分的水平,过及格线的都屈指可数。
而同样的测试,在西方国家,平均分在80以上。
如果对“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信”,进行追根溯源,难免会落到开头的几个场景中,那就是“盲目地比较,会蚕食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孩子产生正确的自我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