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说的情商,其实在我看来就类似汉语里的“人情世故”。就像红楼梦里那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是文章。

据我观察,国人的人情世故最基础的表现是两个字:反馈。
例如,我和她每次给她爸妈买了什么东西时,她爸妈总是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表示感谢,并且会立即使用然后用微信图片甚至视频告诉我们他们有多喜欢那东西。我俩心里都很受用。
而我爸妈,不论我给他们买了什么,他们都不舍得立即用,嘴边的话是:”怎么又买东西?家里还有呢(其实家里根本没有)。”或者“旧的还能用呢”等等。然后就再也没有回应,不再听他们提起了。
自己家人这样没事,跟别人相处这种态度就不行了。

前几天岳父母给我爸妈买了台榨汁机,请我们帮忙快递了给他们。我爸妈让我转达对岳父母的感谢,但榨汁机一直没开封使用,理由是天冷不敢喝凉果汁。然后就再也没了下文。
我心想,马上过年了,就算你们现在不用榨汁机,难道不该顺势买点年货土特产给我岳父母寄来表示礼尚往来吗?
这就是情商的差别。我爸妈的人情世故或曰情商明显低于我岳父母。
工作中亦如此。很多外企的管理课程中都教管理层员工要及时对下属的工作成绩和努力给出反馈(feedback),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下属也一样,对上司委派的任务也要及时反馈。我的新员工花了两个月才学会了每次收到我的邮件后马上回复我说:well received and I will get back to you on time.(收到。我会及时向您报告)
这不就是情商吗?
其实就两个字:反馈。
先学会反馈,再做其他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