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期TED往期的视频内容,演讲者叫Helen Pearson(海伦·皮尔森),海伦·皮尔森是一名科学记者,编辑和作家。作为世界领先的科学期刊“自然”的首席杂志编辑,她负责监督所有新闻和意见内容。
不要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在演讲中,海伦·皮尔森阐述了一项长达70年的儿童研究。研究中,英国科学家跟踪并调查了成千上万孩子的一生,发现了令人沮丧的现状:家庭的出身和影响比我们想象得更大,如果你出身不好,你就更有可能走上一条艰难的人生道路。
/图源:网易公开课/
可是出生从来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那么我们开始高喊:
“知识改变命运 奋斗改变人生”
就只能变成心灵鸡汤了吗?
令人欣喜的是,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的人生如此不同。于是,科学家们从富裕的家庭找出生活变得窘迫的孩子,以及贫困的家庭生活变得富裕的孩子。从这些孩子的普遍表现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规律!
父母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因素
凡是有所成就的孩子,回看父母都有相似的特点:
1、给予陪伴和关爱;
2、不间断的阅读和教授知识;
3、让孩子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
4、带他们旅行。
/图源:网易公开课/
而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5岁依然可以保持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到了30岁人生都不会太差。”
看到了这里,相信很多不知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们似乎找到了方向。虽然我们暂时无法改变家庭状况,但至少在孩子的教育上缩小了一定的差距。但研究中也表明,缩短的这部分教育差距却未必能改变贫困的状况。
为什么贫困地区儿童厌学越来越严重?
虽然教育已经得到相当大的普及,但很多贫困家庭的父母由于思维禁锢,无法理解也没有渠道了解这些宝贵的科学成果。当我们给孩子们绘制知识改变命运的蓝图时,这些孩子们发现学习并没有让他们吃得更好,穿得更好。而学习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比起学习他们更寄希望于打工换来的物质满足,这也是为什么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西部山区孩子的求学路 图源:网络/
改变不在于下一代而在于这一代
当我们寄希望于孩子来改变未来的生活窘境时,父母不如身体力行做出改变。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思考、阅读,专注于培养兴趣和爱好,而不是被生活的一日三餐所累,要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事。
写在最后:
当我阅读了大量的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后,我反而变得越来越迷茫了。所有的书里说的似乎都对,但到了现实中似乎又不太对。所以我会反复的问自己,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但看到这些我释然了,至少现在的我知道我应该在晚上9点的时候准时叫齐齐睡觉,每天坚持读书和倾听他的想法。除此之外我还要做出表率,成为他的榜样,至于其它的就交给时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