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简单但又不如想象般简单。今天再次重温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将心中浅薄见解转述成文字。
我们经常听闻如今社会节奏飞快,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大多通过网络设备。无论口头表达还是文字表达,沟通一直存在。沟通的方式影响沟通的效率和成败。
马歇尔•卢森堡主张的是一种平和的沟通方式,更为通俗的说,在双方沟通中能体会到和风细雨般的感受。这种沟通状态固然很好,但是要做到却并非易事,因此在沟通中,不妨尝试先与自己沟通,然后再与他人沟通。这也正是本文总结的沟通两部曲。
一、与自己沟通
现实中我们总会听到这样抱怨的话“我不是那个意思”“你误会了”等等诸如此类。我们称之为沟通失效。这就涉及与自己沟通。首先,别人为什么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自己说了什么让别人误解?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妥?当然,当沟通失效的场景出现时,愤怒,伤心,消极情绪,已经占据内心,哪还有多余空间思考自我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指出“要想获得心灵的成长和人生的幸福,请按自己的节奏慢慢来,慢下来,慢慢来会比较快。”
三思而后行,慢一点有助于理清头绪。这就需要将时空往前推移,再与他人沟通前,先做好自我沟通。设想接下来将会有一场沟通,那么先想好今天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沟通要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沟通涉及哪些人?自己对对方了解吗?这是沟通的核心。
古语有云,不打无准备之仗。与自己沟通,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心。也许你对自己的性格并不完全了解,但是对于内心的需求这个是可以明确的。做好沟通的第一步,对自己是成长,是历练。
二、与他人沟通
马歇尔指出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简言之,明确需要,善于倾听,清晰表达,互相尊重。
首先明确需要。前面已经讲了先要做自我沟通。那么这里是要明白对方的需要,以及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基于客观事实,不带任何误解和曲解。也就是将内心的想法准确的表述出来。需要有时通观察来帮助完成。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才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观察现实和觉察感受是真正智慧的表现。
其次是善于倾听。很多时候,人都有想要说话的欲望。不管多么内向的人,都有沟通的需要。只是看沟通的对象与时机。我接触过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在别人看来不善于交流的或者说比较内向的人,我发现他们内心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也不认为自己不爱说话,如果聊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可以滔滔不绝。这时候,我只需要静静的聆听。他们需要一个愿意听他们说话的对象,一个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讲述自己的对象,仅此而已。这时候只需要倾听,营造一个愉快沟通的氛围,接下来沟通获得有用信息或者促成事情进展就会顺利很多。这正如文中所说: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第三是清晰表达。整个沟通莫过于清晰表达自己。在这里清晰表达,在客观表达基础上,允许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志。在表达想法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急切,否则容易造成紧张或者不和谐的氛围,以至于打乱了原本的节奏,使得整个沟通容易偏离原本真实的需要和想法。清晰表达,可以用最通俗的话讲出来,也可以多加修饰词汇,只要能让对方了解自己需要,或者知晓对方需要,任何的言语都可以加以引用。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互相尊重。“我们不能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那是很危险的。”沟通双方主体间互相尊重,可以缓和气氛,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尊重,简而言之,不被轻视,不被侮辱。沟通中,诸如“我都说了几百遍了你还不懂?”“你带脑子了吗?”等等很伤人的话,一定慎言。恶语如利剑,伤人于无形。“良言一句三冬暖”,老祖宗的话很在理。“应用非暴力沟通要始终提醒自己,态度比技巧更重要。”有时成败往往就在一语之间。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的经验,我们是借助这样的经验尝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处境,它不必然有用,但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可以据此发展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