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泵”是什么?
在农村呆过的人应该都知道,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将井水灌溉到田,以防庄稼缺水。这将水从低处(井里)抽到高处(地面)的工具,就是水泵。
同理的,帮助提升思考水平的工具,就是直觉泵。
0.关于“思考的思考”
按作者解释,这本书本身就是一套工具。通过此书,读者会用这些“泵”思考问题。此外,还应该学会思考“这样思考对不对,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即所谓“元思考”。比如这样一句话,“因为考试成绩优秀,妈妈奖励小明一块儿蛋糕”。运用“元思考”,可能这样思考问题:“妈妈这种鼓励孩子的方式对吗?有没有其它奖励方式?”、“将妈妈换成外婆,外婆会怎么做?”、“妈妈是只有一个孩子吗?如果有多个,她还会奖励小明吗?”、“如果下次小明成绩下降,妈妈会怎样呢?”…也就是说不被当前的语境束缚,思考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发散思维)。
1.关于犯错
犯错时,人们心态通常有如下几种:羞愧难堪、自责、急于掩盖…反正很难以淡定自若的心态面对。
但其实,“错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根据生物进化学说,生物得以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使生物表现新特性,假如该特性刚好适应了外界环境,那具有该特性的生物就可以生存。表面上看基因的突变给了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能能力所以基因没犯错,但对基因而言它本身并不知道对错,变化只是随机发生。适应环境的突变自然正确,可以一代代延续。那些错误的突变也不会消失,只是隐藏于生物本身没有表现。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的研究是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敦等诸多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所以通常的“巨人的肩膀”,指的是前辈们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根深蒂固的以为,让我们忽略了“错误”价值。那些“犯了错”的科学家,他们走不通的经验往往可以给其他学者以借鉴,避免在同一个漩涡里来回踱步。这就是“错误的力量”。
《心在传奇》这本书讲了心脏医学的发展史,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年轻人投身医学事业,所以读起来并不晦涩难懂。书中作者并没有只写心脏学科的成功史,失败的例子也是一个接一个,特别是“血液循环”相关。但之后总有人在前人失败的基础上,将研究更进一步。
2.关于“说教”
没人喜欢被说教,因为这总会让人感觉自己很白痴。
而说教之人,则可能受到被说教者的无情嘲讽。
我自己无意间的说教,就遭到了被同事抢话的反击。
总之,没人喜欢被说教。
但有时,所谓的“说教”不过为了深入讨论作铺垫,保证所有人的理解都基于相同前提。这时,“说教”又成了必需品。
“说教”与“反说教”间的平衡,是一门技术。
书中介绍了一种极好的方式,做法是这样的~“说教”与“被说教”双方同时作为导师,给门外汉来一场入门普及的分享。分享过程中,说教者顺便重述一下基础知识,而“被说教者”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顺便过一遍,看看“说教者”表达的与自己有多少差别。
这种方式是不是很优秀?
3.关于“批评他人”
想象一个场景:
某人走进办公室,不分青红皂白对你横加指责,你什么感受?
如果是我,我肯定要骂娘了。什么呀这是,要指责你也先要说清缘由啊。
对的,要“先说请缘由”。
上面是个极其生活化的场景,学术研究就不会这么无理取闹,他们攻击人的方式也是文邹邹的,学术期刊上发论文调侃是他们的常用之道。
书里说,真要表达意见,正确的做法是这样:
首先清楚表达你对同僚观点的理解,然后询问这样阐述是否合适?
再次,表达同僚观点中你认可的地方。
最后,表达不同。
这样同僚就不难堪了,你的做法已经表明你已经理解了他观点的核心,而不会觉得你只是无端指责。
......
上边几个分论题的讨论,我其实想表达这本书不仅可以带来思维的提升,对生活中的为人处事也很有指导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