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听闻《红楼梦》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整个时代都很贫穷。很幸运我家里当时有一台破旧的收音机,收音机里有一档栏目是“长篇小说连载”,这是父亲最喜欢的一个栏目。我也跟着父亲听了许多故事,虽然听得不太懂,但那是家里唯一的精神食粮。记得那时热播长篇小说《红楼梦》,父亲总说《红楼梦》是一本禁书,儿童应该少听点,只要有我在父亲就会转台。父亲的举动让初露叛逆的我对《红楼梦》产生了好奇。
随着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足,电视机在落后的山村也开始登堂入室了。同院子的堂哥家拥有了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正是《红楼梦》热播的时候。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堂哥会把电视机搬到屋外,性急的同村孩子们早早守在电视机旁,从电视开始要看到电视机上面显出“再见”的字幕才肯离去。那时电视剧里面的内容我看得不太懂,不过我喜欢电视剧《红楼梦》里面长得像仙女一般的人物。现在回想起来《红楼》入我的心,一定是里面像仙女一般的人物起了至关的作用。于是我对《红楼》的好奇又更深了一层。
很幸运,94年我来到县城读书,学校有图书馆,图书馆里有许多书籍,不过这些书籍大都比较中规中矩,多是文史类,革命红色书籍类……慢慢我对图书馆里的书籍失去了好奇,我就把目光转到了学校外面的书店。那时书店对学生是开放的,可以随意租书阅读。不过所租的书籍也有限,一般是言情武打小说类(金庸、琼瑶的书籍我看了个遍)。可惜一些好的经典名著,书店老板不出租只出售。
虽然那时国家的经济正蒸蒸日上,可我家的经济因为供我读书,早已是千疮百孔。哪还有多余的钱让我买课外书读!
可我实在太想拥有一本《红楼梦》了!于是我开始为买书做了计划。说是计划倒不如说是注意节俭自己的用度。比如:早晨原可以吃两个花卷馒头的改减为吃一个,或者不吃。晚上可以吃一元二的饭菜该为吃六毛。
好不容易凑齐了买书的十二元八毛钱钱,我欢天喜地到书店买心心念念的《红楼梦》。可惜便宜的简装版已买完了,剩下一套要贵一些的精装版。即使老板不断强调精装版的好处,价格又贵不了多少,是极其公道的。可谁会知道我攒这十二元八毛钱费了多大的劲!我沮丧地杵在那里,只失望地一个劲儿流眼泪。
书店老板是善良的热心人,她居然答应用简装版的价格把精装版的《红楼梦》卖给了我!当时我都不敢相信我的愿望能实现,我能拥有自己的书!我心生感激地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如今这位善良的老板把“万物书店”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的。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是她家的常客,只要购买书,我都到“万物书店”去,只要她在店里,我总会跟她唠嗑上几句,如今的她脸上呈现出来的更多是雍容华贵。的确,善良的人总会把日子生活得更美好!
这是第一本真正意义属于我的书籍。我开始贪婪似得阅读。说实话,刚刚开始阅读半白话半古文的原著,我感觉到有些吃力。我初步阅读就先了解原著的故事内容,对故事内容的兴趣是让我阅读下去的动力。熬夜起早好不容易阅读完第一遍,留在我脑海的多是一些零散片段,这些片段与别的故事片段不同,总能引起我的共鸣,能入了我的心。我不满足又阅读一遍,我记得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把里面的人物罗列了出来,想理清人物的关系。《红楼梦》里的人物实在太多,关系错综复杂。我很感谢当时我的好奇心和精力的充沛,总算把人物的大体关系理了清楚。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我对内容的了解又更深入了一层,但一些精美的诗句我还无法做到赏析。
很幸运我从文化馆淘到一本刘心武的《红楼梦简析》和《红楼梦人物论》,这两本书对我阅读《红楼梦》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次阅读的时候,我已参加了工作,我空余的时间也多了起来,不过我反倒读得更精细了,读得更慢了。有时一个小诗词会引起我思想,我也会在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有时一个小片段会让我反复读,结合《红楼梦简析》细细品味。
如今阅读的方式越来越多,能购买的书籍琳琅满目,我的《红楼梦》也被束之高阁,好久没再翻阅。可昨日青神的李老师给大家展示群文阅读课堂时,标题《遇见红楼梦》牵动了我的心弦,让我很期待,就像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让我感到如此亲切。李老师不负众望,行云流水般地课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了《红楼梦》。
记得我在2016年也上过《别样的王熙凤》,那时我的教学目的是以王熙凤为切入点引领激发孩子阅读《红楼梦》的兴趣。虽然课堂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可我自己知道我在课堂上没有把控住深度,有点忽略我所面临的是小学生。我想等我这届孩子再大一点,我一定要再次跟他们谈谈经典名著《红楼梦》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