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成为守护人民的坚固防线;在发展前沿,他们勇于创新,化作引领进步的先锋力量。随着流动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频繁流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流动的“红色力量”,同时也给党员管理和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流动党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更新滞后。由于流动党员的动态性,他们的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址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影响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度。二是学习支持不足。一方面流动党员自主查找的学习内容参差不齐、碎片文化严重,导致教育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线上教育和管理平台可能因为技术问题或维护不足,影响流动党员的使用体验和学习效果。三是关心服务不到位。流动党员可能面临较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流动的“红色力量”,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服务流动党员,让党员“流动”不“流失”,一面旗帜两地红?
建立台账,破解“管理难”问题。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强的特点,党组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党支部要根据党员花名册、入党材料、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支部组织生活等记录对本地党员组织关系进行“拉网式排查”,分门别类进行梳理。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微信沟通等方式,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流出地、流入地、从事职业等。根据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外出务工型、异地创业型、随迁家属型等不同类型,并利用好党员e家平台,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党员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提供数据依据。
灵活学习,破解“教育难”问题。流动党员因工作外出、生活场所多变和工作时间不固定而难以参与组织生活,可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线上,利用微信交流群、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由联络人定期分享党的政策理论、红色故事和党史等教育资源。同时,通过腾讯会议、钉钉APP等工具,组织流动党员定期参与“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线下方面,积极 “送学上门” ,通过邮寄“红色包裹”、鼓励党员就近参观“红色基地”等,激发流动党员的自主学习热情,并鼓励他们在线上反馈学习情况。此外,还可以利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为返乡流动党员“开小灶”,组织开展集中培训,重点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提高流动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提升服务,破解“关怀难”问题。要让流动党员“隔山隔水不隔乡,离乡离土不离党”,就得把流动党员作为自家亲戚,通过全方位、心贴心的温暖服务,让流动党员时时处处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增强他们的组织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可以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本地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在工作生活中相互支持。在流入地开展家乡特色活动,慰藉他们的思乡之情。为困难流动党员提供法律援助,让关怀落实到每个需求点。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职业发展、法律援助等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在外也能安心工作、快乐生活,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线上家乡发展情况分享会,让流动党员参与家乡建设讨论,鼓励流动党员根据自身在外地的经验和见识,为家乡发展提出创新性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