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冲浪结果,往下接着聊。
原文作者的意思很明确,她说,“我们都在不停地和孩子说“有用”的话,渐渐忽略了“废话”带给孩子的价值”
作为佐证,她还列举了几条可行性操作。
其中第一条,说的就是,我们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需要控制住自己的功利性,不要总问学习。
学习之外,更多的,其实是生活。
不要每天放学接到孩子,或者下班回到家,和孩子聊天的第一句就是,作业写完了吗?今天上课的知识都掌握了吗?课堂小测验的分数是多少?
我认为,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还是不够信任孩子。
记得曾经和一个心理老师沟通,她说,要努力去尝试着信任孩子,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会放弃自己。
就像花向阳,树向上,这个是所有生物生来的特性,就是会上进会努力会抬头。
如果我们对孩子信任,知道他不会随随便便放弃自己,理解他始终都在努力做的他能做到的更好。
那么,估计,我们和孩子的聊天,就不会放在那些所谓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上了。
他本来就在认真努力地学习和表现,成绩的多少,因素太多,只要去努力了,态度认真了,这不就是最好的现在状态吗?
作者说,为孩子好的责任感一旦超标,就会变成不会聊天的父母。对于学习、成绩和表现的过分关注和问询,这些看似有用的沟通,反而竖起了一道高墙。和孩子们聊天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从别人的事谈起,“问小不问大”。
怎么说呢?
比如,“你们今天有体育课吗?做了什么运动,跑步的话,谁跑的最快?”
又比如,“午休的时候,你们都在做什么游戏,最受欢迎的游戏是什么?谁分享给你们这个游戏的?“
还比如,”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为什么呢?他/她是有什么特殊的魔力吗?妈妈好羡慕哦,他能得到你的喜欢和陪伴”
估计孩子的话匣子会瞬间打开,只想叽叽喳喳地和你说个不停。
第二条,说的则是,多问问“然后呢?”
很多时候,孩子本来兴致勃勃的在跟我们分享他的所见所思所想。
可经常,说到一半,甚至一小半,我们就总忍不住给出意见或评判,你这样不对,你那样更好。
换个角度,换做是你,你很开心的在讲一个故事,刚说了两句,孩子打断你,孙悟空不可能是石头,又讲了两句,孩子又说,唐僧这样处理不对。
你又会是什么感受,大概率,你就不想讲这个故事了,甚至可能,你把书递给孩子,或扔给孩子,行了,那你自己看吧。
同理,一旦孩子说了一件事,我们着急给意见,评对错,孩子就自然会闭口不谈,不再继续跟你倾诉讲解了。
说一个句话,有个判断,打击你。还讲什么呢?还不如,自己玩会儿玩具看会儿书去了。
静一静,按捺下自己的分享欲。只是做个倾听者,不评判,无意见,只是顺其自然的问然后呢,哦,这样啊,接着呢。
大家都喜欢看电视看电影,很大原因,不就是演员们能够通过表演,给你展示出另一个世界或某个故事。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关闭住五分之四的嘴巴,在加上一点点的本色演技,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乐于倾听,他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有一个进阶,你可以再追问一句,那你怎么想的呢?你感觉呢?
那么,我想,就不用愁,走不进孩子的心里。
他会用他的滔滔不绝,让你完全的了解他的想法。
第三条,和上面说的配合演技,异曲同工,就是需要学会捧场。
对于这一点,其实我这次的十一假期,就很有感触,是弟媳提的一句话,不扫兴的父母。
应该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受,每次带父母出去游玩,或者给父母买了什么东西,他们其实很满意很喜欢,但出于对我们的节约也好,心疼也罢。总之,在表面上,很少会表示出满意或者赞同,更多呈现的,是挑剔,不满,甚至不配合。
我在回去之前,就和老公商量好了,要带父母去哪里哪里游玩一趟。
提前和父母也都打好了商量。可临到去的前一天,父亲推说有事,就不去了。游玩的当天,母亲又一直再说,没什么好玩的,浪费钱等等。
给一份很灿烂的心情,一份满满的心意,硬是浇上了水,冷却了它的热度。
那,对于我们的孩子,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是,真的是需要更尽兴,更配合,更捧场。
简单来说,在孩子分享一件事的时候,肯定他们的分享,“太有意思了”,“接着说”。
更进一步的,无论他说了什么,做的什么,我们可以事后找个时机,去分析其中的边角,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当下,做个小迷妹就好了。
你真棒,太厉害了,真有趣。还可以这样玩啊。你这样处理好机智呢。
彩虹屁吹一吹,太阳下,彩色的泡沫也更好看。对吧。
当然,作者还贴心的,为实在不知道聊什么的人,也想了一个通用招。
就是说,你如果实在找不到话题,可以试试,下面这些话题,常问常新。
1.我们都说一个小秘密来交换怎么样?(隐私问题)
2.如果有一天我被怪兽抓走了,你会怎么救我? (安全意识)
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管理听话和不听话的学生? (管理能力)
4.如果妈妈不开心,你会用什么方式哄妈妈?(关爱能力)
5.你认为上学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学习价值观)
6.你今天和哪个小朋友说话最多?(社会问题)
7.如果你当一天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安排我们的生活? (亲子互动能力)
8.妈妈也想听故事,你能给妈妈讲一个吗?(知识储备)
9.如果你遇到麻烦,你希望我像谁一样来保护你? (危机处理)
10.在你心里谁最厉害?为什么?(理想自己)
我感觉,这个第四部分,其实更像是字典,又可以称之为进阶提升。
因为,此时,已经从功利性聊天,到漫无目的海聊,到针对性的提升自发意识的聊天。
这个部分,我觉得如果真的落实了,肯定会受益良多。
也是我给自己收藏的宝贝,希望自己能够隔三差五,问上一个。
废话怎么说,废话说什么。听起来,没什么,做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得你我,且行且试验。












网友评论